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追忆周俊院士:一双慧眼洞见植物化学的奥秘-建筑新闻网

   日期:2020-04-14 10:41:04     作者:wangxiao    浏览:19    
核心提示:追忆周俊院士:一双慧眼洞见植物化学的奥秘留声机仲春时节,云南昆明黑龙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外百花盛放,沿路连片的白色蔷薇素雅含露,散发馨香,像是在怀念曾经呵护它们的老所长周
<p>  追忆周俊院士:一双慧眼洞见植物化学的奥秘</p><p>  留声机</p> <p>  仲春时节,云南昆明黑龙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外百花盛放,沿路连片的白色蔷薇素雅含露,散发馨香,像是在怀念曾经呵护它们的老所长周俊院士。</p> <p>  周俊是我国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用现代科学技术,找到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必要时,我们可以合成这一有效成分,这就是我一辈子做的工作。”他曾这样谦逊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周先生对我国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天然药物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为云南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唁电中表示。</p> <p>  带领5名学生打响植物化学研究第一战</p> <p>  周俊1932年2月出生于江苏东台,曾参加南京抗美援朝医疗团,荣获二等功。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分别在国立药专和华东化工学院学习和工作,1958年主动申请来到云南。</p> <p>  “我在南京学药,在上海也是学药,我就跟时任植物所所长的蔡希陶教授申请,我就搞药吧。”周俊说。云南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但那时在植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他决心要闯出一片新天地。</p> <p>  带领着5名学生,年轻的周俊接下了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寻找薯蓣皂素含量最高的植物,用于国产避孕药物的研发。设备奇缺,就土办法、洋办法一起上;住在实验室,饿了就烧个玉米棒子。</p> <p>  “那时,生活上困难,仪器设备也缺,说老实话,没有惊人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周俊曾回顾说,苦战5年,他们终于在5种植物中,找到了高含量薯蓣皂素,并完成了皂苷元成分和我国薯蓣属植物分布的研究。这一成果,也让周俊在我国植物化学领域一战成名。</p> <p>  一项研究就为制药厂创造产值上亿元</p> <p>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关键和基础。继薯蓣属植物之后,周俊团队愈战愈勇,相继在三七、重楼、天麻等植物的系统研究上有了重要发现。</p> <p>  他从天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中,发现了治疗头痛、失眠的有效成分天麻素。1980年,该研究成果被转让给昆明制药厂,至今已创造产值上亿元;在对重楼属6种植物的系统化学成分研究中,他阐明了有效成分偏诺皂苷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研发出治疗妇科出血新药“宫血宁”,1985年云南白药厂投入生产,累积收入近十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p> <p>  “周先生以深远的学术思想和坚韧不拔的科研实践,成就了在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基于对传统药物深刻的理解,搞清楚了云南白药的科学内涵,实现了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周俊院士的学生——中科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说,周先生还证明了人参、三七、西洋参的关系,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p> <p>  此外,他所开展的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研究,在国内外形成重要影响和特色。对100余种植物三萜、甾体、酚类、环肽、生物碱及配糖体的新化学结构、生物活性、植物系统及地理分布规律开展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4项,出版《中国油脂植物》《橡子》专著两部。</p> <p>  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骨干</p> <p>  周俊曾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p> <p>  “去年10月,周俊获得吴征镒植物学奖的杰出贡献奖,我还没有来得及向他表示祝贺,就看到他把5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贫困山区的消息,体现了一个老科学家高尚的情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周浙昆说。</p> <p>  走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当年创立我国首个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性搞研究的故事还在流传。“先生对学子和年轻人不分亲疏、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以敢为天下先的典范,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郝小江院士说。如今,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天然药物新药等多个重量级研究团队,正沿着周俊院士开创的方向,不断前进。</p> <p>  周俊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植物化学的发展、指导弟子的科研工作。他希望后来者能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同时把剂量做得很小,让我国植物化学研究的步子走得更快更扎实。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