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4日电 目前,关于新冠肺炎的疫苗和药物研发成为全球瞩目的话题。中国的疫苗有哪些新进展?抗疫药物研发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样提升检测速度和检测能力?</p>
<p> 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给出最新权威回应。</p>
<img alt="视频截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14/6169f4ebd61a7658af8971fb.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视频截图" />
视频截图
<p> <strong>疫苗进展</strong></p>
<p> <strong>——目前已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strong></p>
<p> 针对中国的疫苗进展,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目前已经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p>
<p> 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p>
<p>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也进入了临床试验。13日又批准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开展临床试验。</p>
<img alt="资料图: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图文不相关"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14/a6d4066299970a5e2a9e10e2.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图文不相关" />
资料图:深圳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分离出抗新冠病毒抗体,图为科研人员在工作中。
<p> <strong>——疫苗审批为何这么快?</strong></p>
<p> 新冠肺炎相关疫苗的应急审批速度为何如此之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应急审批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以安全有效为根本的方针,坚持特事特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研发的步骤由串联改为并联,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研发材料,随交随审随评。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效率和审评的效率,都做到最大化,所以速度快的原因是这个。</p>
<p> <strong>——何时能用上疫苗?</strong></p>
<p> 那么,人们何时才能用上疫苗?对此,王军志表示,疫苗本身由完成临床前的研究到进入临床,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进展,离将来应用又跨了一大步。</p>
<p> 他介绍,一般三期临床最终才得到疫苗批准上市的科学的依据,即使在应急的情况下,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不能降低。</p>
<p> “我们也期待尽快看到我国的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使安全有效的疫苗早日上市。”</p>
<img alt="资料图:3月17日,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研究生们做实验。该中心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3月6日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准上市。另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14/76a2e505e823d75d7fd5782b.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3月17日,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研究生们做实验。该中心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3月6日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准上市。另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
资料图:3月17日,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研究生们做实验。中新社记者 李思源 摄
<p> <strong>药物研发</strong></p>
<p> <strong>——中国超3200人参与抗疫科研攻关</strong></p>
<p> 除了疫苗,抗疫药物研发有什么进展?对此,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疫情发生后,科研攻关组在第一时间部署了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一直把“可治”作为主要目标,部署了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的相关科研攻关项目,累计部署了27个项目。</p>
<p> 其中,参与科研攻关的科研人员超过3200人,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项目负责人一直奋战在武汉临床救治的一线,这些项目涉及到药品和相应的研发技术共34项。</p>
<p> <strong>——中国药物研发成果已被部分国家所采纳</strong></p>
<p> 孙燕荣还介绍,中国在前期所开展的药物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被部分国家所采纳,纳入到相应的临床救治方案中。</p>
<p> 她介绍,世卫组织以及多个国家也在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个国家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所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者开展临床研究。</p>
<img alt="资料图:图文不相关"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14/b3f71a588f6ea442850b69e2.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图文不相关" />
资料图:图文不相关
<p> <strong>中医药贡献</strong></p>
<p> <strong>——清肺排毒汤可避免或缓解炎症风暴</strong></p>
<p> 中医药在疫情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这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有效的方剂“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个方剂。</p>
<p> 他表示,我们的机理研究组针对清肺排毒汤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基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该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标起到整体调节作用,而且参与到免疫、抗炎、内分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可以抑制细菌内毒素的产生,起到平衡免疫、消除炎症的作用,避免或缓解炎症风暴。</p>
<p> 李昱还介绍,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同时可以有效减轻转重率。</p>
<img alt="资料图:山东省中医院制剂中心的药师们正在包装中药制剂。 赵晓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14/111de30ed8c0898f3ab0ab77.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山东省中医院制剂中心的药师们正在包装中药制剂。 赵晓 摄" />
资料图:山东省中医院制剂中心的药师们正在包装中药制剂。 赵晓 摄
<p> <strong>热点回应</strong></p>
<p> <strong>——全国已采集超2000份恢复期血浆</strong></p>
<p>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采集了超过2000份的恢复期血浆,已有超700例恢复期血浆用于临床治疗。”发布会上,孙燕荣介绍,恢复期血浆在临床救治上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p>
<p> 她表示,科研攻关团队在武汉开展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系统总结。初步结果显示,在临床改善方面,恢复期血浆治疗明显好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的中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p> <strong>——尚无研究数据表明卡介苗可防新冠肺炎</strong></p>
<p> 打卡介苗可以降低得新冠肺炎的可能性?王军志回应称,国外有这个传闻,因为卡介苗实际是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在我们国家应用的面还是比较广的,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看到确切的研究数据来支持这个说法,所以现在还不知道。</p>
<p> <strong>——提高低病毒载量感染者的检出率</strong></p>
<p> 针对境外输入压力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风险,提高感染者检测效率和能力也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吴远彬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已经上市超过26个品种的检测试剂产品。</p>
<p> 他介绍,在外防输入方面,科技攻关组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口岸等部门的联动,重点推动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研发和已经上市的检测技术、产品的运用,将检测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入境的感染者,为精准防控输入性疫情提供科技方面的支撑。</p>
<p> 此外,在内防反弹方面,重点推动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低病毒载量感染者的检出率。同时加速推进高通量检测试剂的研发,提升检测速度和检测能力。</p>
<p> (整理:阚枫、宋宇晟、彭婧如、袁秀月)</p><!--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