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马背上的干部”毕世祥:雪域高原铸丰碑-掌门人平台

   日期:2020-04-19 22:07:29     作者:wangxiao    浏览:23    
核心提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马背上的干部”毕世祥:雪域高原铸丰碑新华社成都4月18日电(记者吴晓颖、康锦谦)作为儿子,父亲病危他不在身旁;作为丈夫,他不顾家,妻子动手术也没能
<p><strong>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马背上的干部”毕世祥:雪域高原铸丰碑</strong></p><p>  新华社成都4月18日电(记者吴晓颖、康锦谦)作为儿子,父亲病危他不在身旁;作为丈夫,他不顾家,妻子动手术也没能陪护;作为父亲,他拒绝帮儿子找份工作……这就是毕世祥,在雪域高原工作30多年,被群众称为“马背上的干部”。</p><p>  毕世祥,藏族,198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3年12月16日,下乡调研途中,他在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尔寺山时遭遇车祸不幸殉职,终年53岁。</p><p>  毕世祥深深眷恋着自己的家乡,他把无尽的爱化作建设家乡无怨无悔的奉献。身边的同事说,只要工作需要,组织安排他去哪儿,他就在哪儿扎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能成为“行家里手”。<!--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p>  1997年,毕世祥被任命为甘孜州旅游局局长时,州内尚无一处开放营业的景区。为编制全州旅游发展规划,他常骑马到高山深谷实地调研。当时,甘孜交通条件落后,主要代步工具是马,有些地方连马也走不了,只能徒步。人困马乏,只能拽住马尾巴,一步步向前。就这样,他走遍了当地上百个景点,编制了几十个旅游发展规划方案,撰写出数十万字论文。</p><p>  在担任甘孜州旅游局长的11年里,毕世祥为甘孜全域旅游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海螺沟、稻城亚丁等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被打造成国际知名景区,旅游业成为甘孜州的支柱产业之一。</p><p>  2010年“4·14”玉树地震波及甘孜州石渠县等多地,毕世祥冒着余震、滑坡危险,迅速赶赴受灾地区开展抗震救灾。一年中,他11次到石渠灾区、6次赴玉树灾区,全力参与恢复重建。当地很少有人知道,毕世祥每逢天气变化或身处高海拔地区,就会头痛难忍,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p><p>  毕世祥常年奔走在基层。担任甘孜州副州长期间,分管“三农”工作的他平均每年行程8万公里,一年有200天以上时间在农牧区基层。在毕世祥带领下,甘孜州农业生产实现“四连增”,构建了北部生态、南部特色、东部效益的全州农业新格局。</p><p>  毕世祥脾气直。同事说,只要是违反原则的事,他都明确反对;不管谁提出违反原则的请托,他都当面拒绝。</p><p>  从不徇私的毕世祥把群众当作家人,被群众视为家人。工作以来,从高寒牧区到山高谷深的农区,毕世祥进村入户,自掏腰包给困难户买米买油买被子,殉职时衣兜里还装着提醒自己为孤儿买新衣的便条。</p><p>  毕世祥去世后,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名来自高原的康巴汉子,长眠在大渡河畔,长眠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的话至今仍在人们心底回响:“你把群众当亲人,会忍心看他们受苦吗?”“别把我当领导,我们是一家人。”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