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被指“亚洲病夫”,中国反应过度了吗?-奥运火炬传递

   日期:2020-02-26 15:55:15     作者:wangxiao    浏览:28    
核心提示:本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ChinaIstheRealSickManofAsia”(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因标题不可避免地让人
<p>  本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因标题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东亚病夫”,被认为带有强烈的民族歧视,遭到中国官方和民众的激烈反对。19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吊销该报3名驻京记者的记者证,作为对该报发布诋毁、歧视性报道的恶劣行径、且拒不道歉的傲慢态度的回应。<!--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笔者注意到,在主流的批评声音之外,某些自媒体公号和个人打着“客观公正”的幌子,隐晦地指出,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参透sick man在英语中的真正意思,委婉暗示中国反应过度。</p> <p>  Sick man究竟是什么意思?经笔者查证,这一说法起源于欧洲。Sick man of Europe(欧洲病夫),指的是穷困潦倒面临严重经济问题的欧洲国家,它第一次出现被用在十九世纪深陷债务危机的奥斯曼帝国身上。而这也被普遍认为可能是sick man of Asia(亚洲病夫)的起源。</p> <p>  笔者发现,sick man一词在当下,依旧被西方媒体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严峻问题,比如:</p> <p>  2019年4月2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文章</p> <p>  The American Empire Is the Sick Man of the 21st Century(美国是21世纪的病夫)</p> <p>  2017年8月1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文章</p> <p>  The U.S. Is the Sick Man of the Developed World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的病夫)</p> <p>  2019年4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p> <p>  Britain is once again the sick man of Europe(英国再次成为欧洲病夫)</p> <p>  2018年12月17日英国《每日邮报》发表文章</p> <p>  'France is now the sick man of Europe',says Polish minister(波兰外交部长:法国是欧洲病夫)</p> <p>  2019年10月5日福克斯商业网刊文</p> <p>  Germany becomes the 'sick man' of Europe(德国成为欧洲病夫)</p> <p>  除了中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曾因经济滑坡遭遇困难被西方媒体称作sick man of Asia(亚洲病夫)。比如:</p> <p>  2018年11月12日,日本周刊《日经亚洲评论》发表文章</p> <p>  Philippines-'sick man of Asia' risks relapse(亚洲病夫菲律宾或再度经济崩盘)</p> <p>  2014年5月28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文章</p> <p>  Thailand Risks Inheriting Asia's Sick-Man Tag on Unrest: Economy(泰国经济动荡,或成为亚洲病夫)</p> <p>  2016年12月24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文章</p> <p>  Is Singapore the new sick man of Asia?(新加坡是新的亚洲病夫吗?)</p> <p>  在上面列举的这些报道中,sick man指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虽然是一个贬义词,但并没有民族歧视的色彩。也正因如此,有一些人认为,这么多国家都被称作病夫,为什么只有中国反应这么大?明明就是中国人太敏感,不够自信,小题大做。</p> <p>  也许,这些人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的,是中国那段屈辱的近代史赋予sick man of East Asia(东亚病夫)的特殊含义。</p> <p>  1896年,一名英国作者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中,用sick man of East Asia形容腐败落后、官僚主义的清政府,而彼时的中国已惨遭欧洲列强和日本的侵略。</p> <p>  当时,著名学者、维新人士梁启超将其翻译为“东亚病夫”,表达对于清政府“麻木不仁久矣”的失望。此后,“东亚病夫”便紧密地与当时中国人由吸食鸦片导致的体弱多病的刻板印象关联起来,成为对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蔑称。在1972年上映的电影《精武门》中,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到虹口道场踢馆,把“东亚病夫”的匾额还给日本武士,也让这一中国人眼中具有污蔑、歧视性质的四个字更加广为人知。</p> <p>  所以说,“东亚病夫”这个词,虽脱胎于西方,但在中国已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关乎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情感。尤其是当它被用于讨论国际经济形势以外的场合。</p> <p>  一个词本身或许并无对错,不具有感情色彩,一个词的意义往往取决于使用它的语境和意图。</p> <p>  在《华尔街日报》这篇评论发表一周多以前,湖北省内包括武汉在内的13个地区已实行了史无前例的“封城”措施。中国做出巨大牺牲,举全国之力,打响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不仅为了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防止疫情向全球扩散蔓延,保护全人类免于病毒的侵害,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p> <p>  所以在笔者看来,《华尔街日报》这一令人瞠目的标题,恰恰暴露了这家媒体机构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全民战“疫”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漠视和嘲讽,既不客观公正,也无道义和同理心可言。</p> <p>  那些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标题无可厚非的人,必须明白,有些文字无法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和民族情感而存在,“亚洲病夫”也是如此。(中国网评论员 李小华)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