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现在各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在积极展开。 四川省农业科技部门,通过科技帮扶,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让一些贫困村有了特色产业,增加了收入。</p>
<p> 眼下,四川凉山德昌县高丰村的枇杷熟了,农业专家正指导村民们如何采摘、包装果实。</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22/4c706cbb1fc33712511f5748.jpg" /></p>
<p> <strong>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谢红江:</strong>我们这里发展早熟枇杷是非常特殊的区域,而且它的成熟期和福建、广东比,早熟三十天到四十天。</p>
<p> 以前的高丰村,祖祖辈辈靠种植玉米和水稻为生,收入不高。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经过考察,将枇杷引进到这里。</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22/b0327f28eb96735adc901240.jpg" /></p>
<p> <strong>德昌县高丰村党支部副书记 杨再平:</strong>我的枇杷第一年就挂果,挂了一二十斤,第二年我卖了1000块钱,第三年我卖了10000块钱。</p>
<p> 看到第一批试种枇杷的人成功了,村民们纷纷加入。如今,高丰村已带动辐射周边乡村集中连片种植2万亩枇杷,村民们人均收入也增加到10000元以上。</p>
<p> 而在昭觉县,今年3月,当地30亩的集体土地成了农科院的蓝莓试验田。</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22/ef0f85bb976e722976b8e41d.jpg" /></p>
<p> <strong>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董顺文:</strong>蓝莓种下以后,生命周期可以达到三四十年,三年以后就进入丰产期,产量可以达到一千多斤一亩。</p>
<p> 在科技帮扶过程中,四川农业科技部门通过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和环境特色,进行示范引导,帮助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产业。</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4/22/d070df15e0bc229419d00af4.jpg" /></p>
<p> <strong>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 陈沧桑:</strong>我们针对这7个未摘帽的贫困县,每个县确定一到两个特色产业,由一个院领导分别负责,确定一个专家团队和首席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和成果示范转化。(总台央视记者 罗昕)</p><!--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