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12味

   日期:2020-04-30 13:51:06     作者:wangxiao    浏览:21    
核心提示: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2014年,习近平在江苏调研,对话农业科学家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习近平在云南考察,
<p>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p> <p>  ——2014年,习近平在江苏调研,对话农业科学家</p> <p>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p> <p>  ——2015年,习近平在云南考察,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p> <p>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p> <p>  ——2018年,习近平走访四川大凉山,与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交谈</p> <p>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贫困人口、贫困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人。</p> <p>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次召开脱贫攻坚跨省区座谈会,宵衣旰食指挥这场反贫困大决战。</p> <p>  <strong>湖南十八洞村</strong></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绣出“精准扶贫”好图景</strong></p> <p>  “扶贫攻坚呢,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3年11月,习近平考察湖南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p> <p>  作为当地传统手工艺,苗绣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十八洞村的一张名片。</p> <p>  十八洞村老支书石顺莲家的院坝里,经常聚着10多个苗家妇女飞针走线,绣布上花、鸟、虫、鱼等栩栩如生。出自这些苗族妇女之手的苗绣服装、围巾、钱包等工艺品,深受游客欢迎。由石顺莲创办的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往日的绣花能手和织布巧匠重拾绣花针,如今每人每月可以获得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p> <p>  <strong>湖南菖蒲塘村</strong></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结硕果</strong></p> <p>  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时任菖蒲塘村村支书王安全是水果种植技术能手,也是总书记到访时陪同的“讲解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菖蒲塘村就先后引进湘西椪柑、浙江宁海宫川蜜桔、米良1号猕猴桃、福建平和琯溪蜜柚、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等品种,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p> <p>  如今,全村漫山遍野种着柚子、猕猴桃、葡萄等,水果种植、育苗、技术输出收入已经成为菖蒲塘村三大支柱财源。</p> <p>  <strong>江西神山村</strong></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因地制宜”摆脱贫困</strong></p> <p>  “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啊,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他和乡亲们一起打糍粑,走进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中了解竹制品加工和销售状况。</p> <p>  左秀发的儿子左香云,正是利用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工竹制品,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如今,他与人合伙开办的竹艺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他注册了商标,开始打造用竹筒装米酒的神山竹酒,走特色创新之路,提高毛竹附加值。左香云开办的企业一年需要上万根毛竹,户户有竹林的村民都有了增收机会。用他的话说:以前做竹制品加工,一根竹子只能卖到五六十块钱;现在做竹筒酒,收入翻了好几倍。毛竹产业在神山村有巨大的发展潜力。</p> <p>  <strong>宁夏闽宁镇</strong></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打造“易地搬迁”“对口帮扶”样板间</strong></p> <p>  2016年7月,习近平到宁夏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这里是20年前习近平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20年过去了,这里已经从只有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1997年从西吉县移民到闽宁镇的谢兴昌激动地告诉总书记,一家人搬到这里近20年,感到天天都在发生新变化。</p> <p>  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样板,坐落在贺兰山脚下的闽宁镇,已经构建起了“特色种植、养殖、光伏、旅游、劳务”五大主导产业格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4000多元,增长28倍。</p> <p>  <strong>重庆中益乡</strong></p> <p>  <strong></strong></p> <p>  <strong>将“两不愁三保障”稳住扎实</strong></p> <p>  2019年4月,习近平赴重庆考察,深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学校、农村,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他提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p> <p>  在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了解到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正是通过参加黄精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增收。</p> <p>  中蜂养殖是中益乡的又一大特色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汪从兴的养蜂规模越来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甜蜜。2019年,中益乡蜂蜜产量达20吨,总产值600万元,中蜂养殖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拳头产业。</p> <p>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反复提到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战贫“为了谁”的玄机,更道出了中国战贫“怎么干”的方略。我们坚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宏大图景中,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一起战,一定赢!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