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最高法:去年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挽回国家损失超7000万-轩福贞

   日期:2020-05-08 17:40:53     作者:wangxiao    浏览:28    
核心提示:中新网5月8日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8日透露,2019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1953件,全方位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此外,审结省市政府提起
<p>  中新网5月8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8日透露,2019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1953件,全方位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此外,审结省市政府提起的新型、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36件,督促污染者处理固体废物14800吨,修复土壤、水体4224万立方米,修复土地、林地、矿山46821平方米,挽回国家经济损失7006.2万元。<!--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最高人民法院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19)》、年度典型案例、《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9)》。</p> <p>  陶凯元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依法审理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是人民法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抓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了《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加强对下监督指导,明确修复责任承担方式,推动修复主体多元化,实现资金管理规范化,确保生态环境及时有效修复。</p> <p>  陶凯元列举如下数据,2019年,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社会组织、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1953件,全方位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此外,依法审结省市政府提起的新型、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36件,督促污染者处理固体废物14800吨,修复土壤、水体4224万立方米,修复土地、林地、矿山46821平方米,挽回国家经济损失7006.2万元,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p> <p>  陶凯元介绍,各级法院积极创新审判执行方式,形成“司法+生态修复”的审执模式。探索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技改抵扣、分期履行等责任承担方式。充分考虑各类生态功能区及环境资源要素特点分类施策,对于大气、水等具有自净能力的环境要素,优先采用自然恢复的保护方式;对于土壤、固废污染,尽可能予以人工原地修复;对于人工修复可能导致二次损害的,采取风险管控+替代性修复方式。</p> <p>  与此同时,各级法院还注重构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的信息共享、监督保障、检查验收、评估回访、风险防范等配套机制,确保修复取得实效。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