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新一代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运抵酒泉场区 专家详解外观-百里杜鹃花

   日期:2020-05-10 13:40:22     作者:wangxiao    浏览:31    
核心提示:新一代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运抵酒泉场区专家详解返回舱外观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标志着此次试验船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平安着陆后,酒泉卫星发
<p><strong>  新一代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运抵酒泉场区 专家详解返回舱外观</strong></p> <p>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标志着此次试验船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p> <p>  平安着陆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立即对返回舱进行了现场处置,并连夜将返回舱运出沙漠,停放在距离着陆点约38公里的戈壁滩露营。而在昨天(9日),返回舱被吊装、运抵酒泉场区。</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a4722bf9f8db3f0ebd0d820e.jpg" /></p> <p>  在试验船返回舱着陆之后,它的一张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在这张照片中,试验船返回舱直立在地面上,舱体上半部分露出的内部结构像两个大大的眼睛,看起来很可爱,被很多网友称为“史上最萌飞船”。</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7683f1f59512fd79816d5f24.jpg" /></p> <p>  <strong>专家详解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外观</strong></p> <p>  有网友问,这露出来的都是什么?身上的舱盖怎么都掉了?为此,总台央视记者独家采访了新一代飞船试验船研制团队的专家,我们来听一听专家的详细解读。</p> <p>  <strong>返回舱并非受到损坏 实属设计初衷 </strong></p> <p>  此次返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的舱体上有几处舱盖剥落,试验船设计师说,这并不是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受到了损坏,而是原本就是这样进行设计的。</p> <p>  <strong>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管设计师 王平:</strong>这一块是我们的主伞舱,上面这两个筒,是它的减速伞的弹伞筒。</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ff40321321193b84867508c5.jpg" /></p> <p>  可以把上面放的减速伞弹出来,弹出来以后减速伞充满了(气)以后相当于有一个力,可以把底下主伞舱里面主伞拉出来,这个绳就在这个槽里,把整个把主伞这么拉出来。然后像外边这些盖肯定之前就弹出去了。</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b7e961ba5c16807b605f363c.jpg" /></p> <p>  由于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体积和重量都要比神舟飞船大的多,所以采用了群伞降落技术,降落伞的数量多了,体积也就更大了,所以在新飞船就必须有一个较大的伞舱。</p> <p>  <strong>王平:</strong>我们整个飞船它伞的体积相对来说还是挺不小的。所以如果要是把它放在上面的话,它特别占地,所以我们从优化空间结构和优化构形的角度来讲,给它放在了底下。那么放到底下的话就需要从侧面能用绳给它拉出来,主要是这样的考虑。</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6e5ab4712fcad3bfcd03cb82.jpg" /></p> <p>  此外,由于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还验证了高速再入技术,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了极高的热量,返回舱表面也受到了严重的烧蚀,这也全都在设计人员的掌握之中。</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6961e8ec39a804e4bdc3f261.gif" /></p> <p>  <strong>王平:</strong>(试验船)在发射之前整个涂的是白漆,它的颜色是白色的。那么经过高温的一个烧蚀的过程,很多地方都烧黑了。那么整个的气流的冲刷的情况来看,跟我们设计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p> <p>  <strong>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表现完美</strong></p> <p>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之后,接下来研制团队还要继续对试验船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验证。</p> <p>  试验船设计师王平介绍,就目前已取得的结果来看,此次试验船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完美。</p> <p>  <strong>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管设计师 王平:</strong>(试验船)回来的过程还是非常完美的。包括整个的再入的过程,还有之前轨道飞行的过程,精度都是达到了我们设计的指标的要求,包括落地的整个的过程也是非常的完美。它落地的时候整个舱是直立状态,完全符合我们的设计的预期的。</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085dd06e5b01aab74bdd0f6d.jpg" /></p> <p>  王平介绍,让飞船着陆时能稳稳地保持直立状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首次给飞船安装了缓冲气囊,这也是我国载人飞船的首次尝试。</p> <p>  <strong>王平:</strong>气囊的表现也是非常完美的。我们气囊设计了内层和外层两部分气囊,外层气囊主要是负责缓冲。</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685fc30b6d85e2b812bd362e.jpg" /></p> <p>  如果他不放气的话,那么它就像气球一样,落在地上它还会弹起来,就不稳定。而现在的话它落到地面以后,马上将里边气放掉,这样的话它就可以一下子坐在地面上。而里边还有一个内层气囊,是用于支撑我们着陆以后的返回舱的。</p> <p>  这次返回舱不仅落得稳,同时更是落得准。王平介绍,此次返回舱的落点与此前预计的地点非常接近。这不仅说明了返回舱的各项状态与设计指标完美一致,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地面搜索的难度,更是为新飞船的新技术验证提供了支撑。</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33370d80b3513065d84c6406.jpg" /></p> <p>  <strong>王平:</strong>(返回舱)它在再入过程中,为了能把气囊弹出来,它实际上要把防热的大底要提前弹掉。那么这次由于落点精度很高,所以大底抛完了以后,离落点也不是很远,然后我们成功的把它回收了。防热大底的框架是我们利用全新的3D打印的技术,包括防热大底内侧安装的一些电子设备都是完好的。</p> <p>  <strong>智能化提升 为新一代载人飞船打下技术基础</strong></p> <p>  为什么这次新一代飞船试验船返回的落点精度能这么高呢?王平介绍,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此次试验船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也就是说飞船的智能化更高了,通过飞船自己精确的飞行控制,为这次高精度的再入返回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d7d5385391437c98017378ee.gif" /></p> <p>  <strong>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管设计师 王平:</strong>每一次变轨都跟我们的预期的标称值几乎分毫不差,保证我们最后再入的精度。我们整个的飞行过程要考虑地球的自转影响,所以这个时间要控制得非常好,再加上我们自主控制,就保证了我们最后的落点精度也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8ea3eada2d6ef2d922bf9b00.jpg" /></p> <p>  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于采用了全新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期间,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了七次精确变轨。</p> <p>  <strong>王平:</strong>前七次轨道机动是用于把我们的飞船抬到一个远地点,接近8000公里的一个大椭圆的轨道上,然后这样可以从一个很高的地方再入,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再入速度,来模拟从月球返回的地高速再入的这么一个过程。</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10/c583c0657a1e69119d3443ad.jpg" /></p> <p>  前期的变轨主要是这个目的。那么我们还设计了第8次变轨,主要是考虑对前七次轨道的一个偏差的修正。这次因为前期自主可控过程非常完美,所以第8次我们就取消了。</p> <p>  通过采用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赋予了飞船更高的智能程度,这也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此次试验船正是通过自主创新、勇于尝试,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将为我国未来的载人飞船打下坚实基础。</p> <p>  <strong>王平:</strong>后续我们会对返回舱各方面进行一个分析,包括它的结构防热,还有里边的各种的电子设备进行一个分析,包括我们后续还有支持下一阶段的真正的新飞船型号的研制,以及为我们可重复使用未来的一些技术攻关,拿到一些第一手的数据的材料。</p><!--画中画广告start--><!--新闻通发页画中画zz-->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