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 (两会访谈)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推动美育进社区 提高民众“艺商”</strong></p>
<p>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严格 谢盼盼 童笑雨)让美育进社区,健全社区文化馆体系,培养社区特色艺术项目,提高民众“艺商”。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建议。</p>
<p> 美育,指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p>
<p> 在此次疫情中,许江看到了美育在社会推广的急迫性。<!--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22/d9c5aa93fa6d304c8d6e7610.jpg" width="300" height="250"/>
<!--画中画广告end--></p>
<p> 他说,疫情期间,不少民众感觉居家隔离的生活很“煎熬”,“这时候如果有艺术抚慰人心,相信会好得多。”</p>
<p> 美育建设,重在激发公众对美的兴趣,使美育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许江建议,可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开展。</p>
<p> 其中,线下可联动家庭与社会,健全社区文化馆体系,培养社区特色艺术项目。</p>
<p> 在许江看来,美育不是单纯办个展览、开个讲座,走走过场。如今的文化馆,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展示机构,更是一个公共教育场所。</p>
<p> 他建议,可根据社区情况,推动传统手工艺创意课程进文化馆,开设书法、陶艺、音乐等兴趣班。同时,建立基础性艺术项目工具体系,打造艺术学习“工具包”,让想学的人“拎包学习”。</p>
<p> 在线上推广方面,许江建议可以开发艺术慕课,或在直播软件上教授。</p>
<p> “疫情后很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改变。例如教学和互联网绑在一起了。”许江说,前段时间,中国美术学院通过线上教学,涌现了许多线上“金课”。</p>
<p> 许江告诉记者,古代中国便拥有“礼乐相济”的美育传统。及至近代,蔡元培对当时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的期许就是: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p>
<p> 他建议,可以建立线上美育社会课程体系,提供多样性的线上辅导。同时,美院和各文化机构可举办众多线上艺术活动,如线上音乐会、线上展览等,培养民众“艺商”,让艺术成为抗疫的精神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