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全球最大地震60周年 专家强调加强抗震设防是关键-移动有境外流量吗

   日期:2020-05-22 17:59:27     作者:wangxiao    浏览:18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孙自法)2020年5月22日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全球震级最大地震——智利9.5级大地震发生60周年纪念日。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称,这次地震创下震级最大、
<p>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0年5月22日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全球震级最大地震——智利9.5级大地震发生60周年纪念日。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称,这次地震创下震级最大、影响范围最大且最严重地震海啸这两个世界之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韩立波研究员强调,作为科学启示之一,加强抗震设防,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22/c3f719fbd50d472a53c6d1be.jpg" width="300" height="250"/> <!--画中画广告end--></p> <p>  <strong>释放能量相当于180个汶川8级地震</strong></p> <p>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科普说,1960年5月22日发生的智利9.5级大地震创下了两个世界之最:一是迄今地震观测史上仪器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地震;二是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且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p> <p>  地震震级是对震源释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震级每相差一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差大约是31.6倍。智利9.5级大地震约相当于180个汶川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p> <p>  引发海啸方面,当年智利9.5级大地震过后,太平洋东岸海水忽然迅速退落,露出海底,约15钟后,高达8米至9米、最高达25米的海浪骤然而涨,袭击智利和太平洋东岸的城市与乡村,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时700千米速度横扫太平洋。</p> <p>  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智利连续发生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有3次、超过7级有10次,9.5级是最大主震,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出现3座新火山。</p> <p>  中国沿海由于受到外围岛屿保护,受该次地震海啸影响较小,但东海和南海的验潮站,当年都记录到此次地震海啸引发的浪涛。</p> <p>  <strong>地震由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下俯冲造成</strong></p> <p>  “60年过去了,围绕这次特大地震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止。”韩立波指出,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全球大多数地震,智利9.5级特大地震就是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南美洲西海岸地区。</p> <p>  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环太平洋周边地区的很多板块俯冲造成。所谓俯冲,是由于一个板块向另一个板块下方运动而发生在构造板块汇合边界的运动过程,发生这种现象的区域也被称为俯冲带。俯冲带因为其结构和运动方式允许积累更多的应力集中释放,所以会产生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二十世纪10次最强烈的地震中,包括智利9.5级大地震在内,有9次是这种成因类型的地震。</p> <p>  他说,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是由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下俯冲造成。纳斯卡板块是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外东太平洋盆地的大洋性构造板块,南美板块则是包括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海床的大构造板块,由于纳斯卡板块在南美板块下沿智利—佩鲁海沟俯冲,导致应力的释放而引发了这次迄今震级最高的大地震。</p> <p>  <strong>加强抗震设防是减少伤亡关键环节</strong></p> <p>  韩立波认为,尽管智利9.5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但相比其巨大的震级,伤亡人数低于预期。虽然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但只有极少数建筑物倒塌,这是由于智利的许多建筑都是严格按照抗震标准而建、在保护人员方面功不可没。可见,加强抗震设防,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p> <p>  这位地震专家还特别提醒,特大地震虽然是罕遇事件,仍需要公众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可因大地震属于小概率事件而心存侥幸,更不可自认为远离地震带而麻痹大意。</p> <p>  他表示,在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之前,曾发生两次7级以上的前震活动。此外,2014年智利伊基克8.1级地震震前也出现前震活动。这些巨震之前的高震级前震活动和随后大地震之间的关联,仍然需要深入研究。</p> <p>  近年来,智利已联合德、法等国家建立智利板块边界综合观测站,专门研究智利大陆边缘的地震和变形、完善对地震物理过程的理解,并帮助开发新一代的危险评估和预测工具。“可以期待,随着现代观测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地震规律的科学认识水平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加强。”韩立波说。(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