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两会新华时评:塑民法魂 润民风淳-中银财富管理

   日期:2020-05-24 16:15:17     作者:wangxiao    浏览:19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题:塑民法魂润民风淳新华社记者刘怀丕民法典草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细读草案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总则以及各分编,得到充分彰显和弘扬
<p>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塑民法魂 润民风淳</p><p>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p><p>  民法典草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细读草案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总则以及各分编,得到充分彰显和弘扬,塑造了民法典的精神灵魂,实施后必将润化民风向淳。</p><p>  从草案第一条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第七条提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再到婚姻家庭编中写入“树立优良家风”等等……立法宗旨里宣示、基本原则上恪守、具体条款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条精神轴线,贯穿于民法典草案始终。<!--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作为“社会生活总规矩”的民法典,调整着老百姓的公序良俗,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有赖于道德的滋养与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简练勾勒了个体与个体、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理想图景。以其统摄民法典,民法与民心连根一气,既让道德拥有法律后盾,更为民法注入灵魂。</p><p>  价值观是法治的灵魂,法治是价值观的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民法典必将契合全体人民的道德意愿、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这样的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更彰显中国气派。</p><p>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要使风俗淳厚,不仅民事立法需树立鲜明道德导向,还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执法、司法中,大力弘扬美德义行,真正实现良法善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