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代表谈职业技术型人才“适配”:建“校中厂”“厂中校”-陈哲艺

   日期:2020-05-27 22:16:08     作者:wangxiao    浏览:21    
核心提示:(两会速递)代表谈职业技术型人才“适配”:建“校中厂”“厂中校”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赵晔娇应欣睿)当下,面对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职业技术型人才如何更好地
<p>  <strong>(两会速递)代表谈职业技术型人才“适配”:建“校中厂”“厂中校”</strong></p> <p>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赵晔娇 应欣睿)当下,面对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职业技术型人才如何更好地适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等建议。</p> <img alt="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民建浙江省副主委郑亚莉。民建浙江省委会提供"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27/08ed614bd7520a7e6ede7ac6.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民建浙江省副主委郑亚莉。民建浙江省委会提供" />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民建浙江省副主委郑亚莉。民建浙江省委会提供 <p>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5.8万个专业点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尤其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的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p> <p>  然而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中遇到的“硬伤”。</p> <p>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民建浙江省副主委郑亚莉认为,当前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制约,诸如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滞后于产业转型需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以及职业教育硬件条件没有跟上等问题。</p> <p>  “解决人才培养出口最佳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企业参与办学,一方面让企业获得有效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保障、经费投入、成果共享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更实的政策、经济支持,能促进企业积极、用心参与职业教育。”郑亚莉建议,职业院校可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促进社会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p> <p>  此外,郑亚莉认为扩宽职业教育“走出去”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她认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可依托“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载体,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院校扩大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力度,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集聚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p> <p>  除了人才培育初期改革升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终生学习”机制则被全国人大代表、利丰鞋业针一组组长许小英提出。</p> <p>  许小英认为,“国家可以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动态调整的职业培训计划,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推行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方式相结合,引导劳动力合理进行产业间转移。”</p> <p>  同时,许小英建议,在人才培训方面应鼓励民营培训机构发展,还要完善第三方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个人职业培训账户等制度。(完)</p><!--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27/ddda1c456b277c240fc202cb.jpg" width="300" height="250"/>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