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文旅须深度相融才能交相辉映</strong></p>
<p>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董飞)“文化和旅游业必须深度相融,才能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旅业的发展与提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鹤壁豫剧院院长金不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述。</p>
<p> 2018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进行职责整合,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随后,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也相继合并,民众对“诗和远方”充满期待与憧憬。</p>
<p> “但是,随着近两年的基层工作发现,我们地方的文旅融合工作、内容还远远不够。目前,甚至还在停留在文件上、停滞在口号上。”金不换直言,文化方阵与旅游业仍各自为阵,并未有效地相融而生,深度融合。<!--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28/021dcfe79993bd5567432edf.jpg" width="300" height="250"/>
<!--画中画广告end--></p>
<p> “随着社会娱乐的多元化,中国传统戏曲正面临着听众老龄化、年轻演员缺失、人才流失的传承之困。”作为豫剧名角、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得主的金不换,纵横艺海数十载,如今却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及其他传统戏曲的多重困境忧愁。</p>
<p> 金不换建言,“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比如让豫剧进景区巡演,在景区打造豫剧周活动。这样既丰富旅游内容、增加了景点的内涵,也为文化艺术找到了载体,直接实现文旅深度融合。”</p>
<p> 这种文艺进景区的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在国内也已有成功先例。金不换举例说,北京的南锣鼓巷戏剧节、浙江乌镇的戏剧节,早已经成为影响海内外的文旅盛事。这样的文化活动也早已成为景区的文化符号,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活动之一。</p>
<p>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亦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所言,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