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第一观察|这25人是谁?为何两会刚闭幕总书记就给他们回了信? -中国女排队员

   日期:2020-05-30 01:35:04     作者:wangxiao    浏览:29    
核心提示:两会刚刚闭幕。5月29日,一封充满暖意的回信送到了25位科技工作者的手中。只因为,这个即将到来的特殊日子——5月30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时间回拨到4年前的这一天。2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0/faa167dd62c293151b135021.jpg" /></p> <p>  两会刚刚闭幕。5月29日,一封充满暖意的回信送到了25位科技工作者的手中。</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0/e50c1fc8dc6d007d4f5c39df.jpg" /></p> <p>  只因为,这个即将到来的特殊日子——5月30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p> <p>  时间回拨到4年前的这一天。</p> <p>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三会”树立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p> <p>  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科技事业发展,对科技工作者悉心关怀,寄予厚望。</p> <p>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领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更加把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放在心上。</p> <img alt="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向专家详细了解科研情况 新华社记者燕雁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0/66bb97618f16e5948beace47.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向专家详细了解科研情况 新华社记者燕雁 摄" /> 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向专家详细了解科研情况 新华社记者燕雁 摄 <p>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问候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他指出,通过打这场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更大贡献。</p> <p>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里寄语,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p> <p>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p> <p>  ……</p> <p>  不管是在疫情防控严峻之时,还是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都不忘强调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创新的方向。</p> <p>  在关键时期、复杂形势叠加出现的背景下,总书记在这封回信中又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p> <p>  当前,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是百年未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有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必须迎接的新挑战。如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了4个要点。</p> <p>  ——谈目标,他指出“勇于攀登科技高峰”。</p> <p>  ——讲精神,他鼓励“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p> <p>  ——定重点,他明确“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p> <p>  ——明路径,他强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p> <p>  在回信中,总书记特别强调的“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句话意味深长。只有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才能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p> <p>  这封回信,一定会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p> <p>  大家一定也很好奇,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都有谁?</p> <p>  把名单列出来,可谓“大咖”云集、“星光”熠熠。</p> <p>  他们中,有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的奋斗者——</p> <p>  疫情严峻之时,钟南山、李兰娟两位老院士坚定地“逆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助力推动方舱医院建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率队支援抗疫一线,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三位院士为中医药抗疫作出突出贡献,陈薇院士团队争分夺秒攻关新冠病毒疫苗,他们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0/03606aae451a51244dd2a6f8.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钟南山 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0/db6d2ea4a73707a9cf73b4f0.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1月29日李兰娟院士在杭州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p> <p>  他们中,有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p> <p>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叶培健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他们是各自研究领域创新争先的领军人物。</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0/66a24eed8c73d181d37f425d.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袁隆平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p> <p>  他们中,有深耕多年、执着于基础研究和“卡脖子”问题攻关的创新者——</p>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院士,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南开大学教授龚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伟院士,清华大学王小云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孙斌勇院士等,无不是各自领域的翘楚。</p> <p>  他们中,有多年奋战在惠民一线的科研代表——</p> <p>  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金黎平、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巴桑旺堆。</p> <p>  他们中,有矢志创新、以科技激发经济活力的优秀企业家——</p> <p>  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p> <p>  相信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定会激励9100万科技工作者更加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p> <p>  策划:霍小光</p> <p>  监制:车玉明</p> <p>  主笔:陈芳、董瑞丰、张泉、温竞华</p> <p>  视觉|编辑:唐兴、宋晨</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