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新闻周刊 | 来之不易的珠峰登顶,攀登者经历了哪些挑战?</strong></p><p> <strong>难以抓到的“窗口期”</strong></p><p> 今年我们的珠峰的高峰测量,实际上整个所有的过程中都超出了我们的经验和想象,因为首先我们今年的这个气候反常,那么我们在5月份,其实月初和月中的窗口期只有一天,那么到月底5月27也有两天,所以很难抓窗口期,这样的话给我们的队员带来很大的困难。</p><p> 有专家用“瞬息万变”形容珠峰变化的天气。所谓的“窗口期” ,一般是指有利于登山者冲顶珠峰的天气。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一定需要人攀登上去测量?是否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或是让测绘员坐直升机登顶?</p><p> 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 党亚民:</p><p> <strong>曾经历两次下撤</strong></p><p> 我们经过三次的冲击,第三次冲击前两次冲击对我们队员整个的体能消耗非常大。</p><p> 本周三凌晨,8位攀登者,让很多人无眠。为了登顶完成珠峰测绘工作,2点10分,这一行人从海拔8300米的营地开始向珠峰峰顶进发。睡眠不足、高寒缺氧、体能消耗,照片中,头灯照出十几米的攀登者在黑暗中前行。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冲顶,此前,队员们曾两次下撤低海拔营地休整,第二次下撤就发生在上周四。</p><p> “大风口”恶名在外,动辄七八级的大风很容易造成登山人员失温和冻伤。“北坳大冰壁”是高差近400米的巨大冰壁,是时常发生崩塌和雪崩的路段。回撤途中,队员们又要重新经过这两处险关。</p><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5/31/d7a9580d392f7fd7a6a3f149.png" alt="" /></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