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同专家面对面,总书记主持的这场座谈会有何深意?-冰菜种植技术

   日期:2020-06-04 12:46:05     作者:wangxiao    浏览:25    
核心提示: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只谈一件大事——公共卫生。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2d32a75f033699cf567375ab.jpg" /></p> <p>  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只谈一件大事——公共卫生。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5c828749abb5e73acf229600.jpg" /></p>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p>  这一幕,分外熟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战“疫”的不少重要决策都曾问计于专家学者。全国两会闭幕不久,这场重要的座谈会再次彰显汇聚民智、科学决策的“中国之治”。</p> <p>  发言的七位代表中,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是来自抗疫一线的医学专家;</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e7c7c7ed907e7962e8ad1897.jpg" /></p> 钟南山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5378b7ef726c2b3b0b386010.jpg" /></p> 张伯礼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57273738fa5bb982d1cfcc3f.jpg" /></p> 童朝晖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p>  李松院士是来自解放军的药物专家;</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8df5a713d9b929563455d8cd.jpg" /></p> 李松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p>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是公共治理领域的知名学者;</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c764abee313243a859ff534a.jpg" /></p> 薛澜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p>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是经验丰富的疾控专家;</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d8a31b8f5df038eb614fdfd3.jpg" /></p> 杨维中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p>  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晨光教授是资深的卫生法学家。</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6/04/91f29e635795485c0f918895.jpg" /></p> 王晨光在座谈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p>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p> <p>  从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到增强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从提高重大疫情医疗救治水平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到强化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的支撑力等,这一重要讲话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四梁八柱”。</p> <p>  <strong>看关键,“建机制”成为贯穿全文的高频词。</strong></p> <p>  仅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具体举措中,“机制”一词就出现了多次: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补短板”的意义凸显。</p> <p>  <strong>看全局,“强体系”是上下联通的关节点。</strong></p> <p>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公共卫生领域的“漏洞”,确保各项机制体系运行通畅。</p> <p>  <strong>看未来,“守正创新”是提质增效的增长点。</strong></p> <p>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仍存,长远布局方能未雨绸缪。</p> <p>  公共卫生这件大事,不止一次被总书记强调。</p> <p>  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公共卫生一直是习近平牵挂于心的民生大计。</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在全球抗击疟疾、埃博拉病毒行动中展现责任与担当。</p> <p>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公共卫生体系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p> <p>  此后,在多次国内考察、重要会议和外交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就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作出重要指示,传递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殷殷关切—— 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他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坚持平战结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p> <p>  4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考察时,他提出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p> <p>  5月8日,与党外人士座谈时,他倾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关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p> <p>  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时,他提出加快补齐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短板弱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p> <p>  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他提出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议和倡议。</p> <p>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从制度建设到法治保障,从预防关口前移到良好的卫生习惯,习近平总书记为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给出一系列真招、实招。</p> <p>  这场高规格的座谈会提出“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强在何处?</p> <p>  答案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p> <p>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读懂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能做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p> <p>  这场不寻常的座谈会,也是一场现场问政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几乎悉数到场。</p> <p>  同每一位发言的专家学者交流深入了解情况、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科学改进、妥善解决……</p> <p>  “我代表党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句话,是给疫情防控中广大专家学者的最高肯定,更是殷切的期许。</p> <p>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需要慎终如始、凝心聚力。</p> <p>  主笔:屈婷、陈聪、王琳琳</p> <p>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