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银川6月5日电 (杨迪 石羽佳)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疫情“大考”之下,传统的医疗模式加速转型,突破时空、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崭露头角,发挥了其独特优势。</p>
<p> <strong>春天到了</strong></p>
<p> 近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迎来了一批“明星”:“身高”1米多、可自主导航避障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在进行消毒作业;另一边,送餐机器人正按照设定路线将午餐送往病房……</p>
<p> 对该院信息科科长袁方而言,这样的情景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春天到了。<!--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而在此前,如何提升公众认可度一直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行路上的“痛点”。</p>
<p> “‘互联网+医疗健康’对公众而言是个新事物,大家对它好奇,但真要看病时,还是偏向到医院就诊的传统模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潘东峰介绍,疫情期间因出行受限、前往实体医院存在感染风险等原因,不少公众更加倾向选择线上就诊的方式,互联网医院也因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p>
<p> 袁方也表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结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疫情期间,非接触性诊疗模式的必要性得到凸显。”</p>
<p> 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数据亦反映了这一现象。以获批中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宁夏为例,疫情期间,宁夏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搭建了在线义诊平台,截至3月2日,线上汇聚全国近14万名医生面向患者义诊达200万人次,提供免费咨询400余万人次,提供心理咨询30余万人次,推送文字科普1.3万篇。</p>
<p> <strong>机会来了</strong></p>
<p>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互联网作为赋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等方面均崭露头角,亦让致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医院及企业看到了机遇。</p>
<p>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中国有2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或线上咨询。</p>
<p> 丁香医生、腾讯医疗、微医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也加入到抗“疫”大军中。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平台上线4天内,访问量达到160万人次;截至6月4日,丁香医生疫情实时动态已有近40亿人次浏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疫专区已集结6万余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近200万人次。</p>
<p> 疫情期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手段在防疫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家、社会与民众的认可,一系列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鼓励政策密集推出。袁方分析称,国家连发数文,鼓励、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对各医院及企业无疑是一剂强心针。</p>
<p> <strong> 前景有了</strong></p>
<p> 义诊平台打造空中医院、远程体系互通优质资源、一码通道助力便民惠民……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有作为,其发展前景也日渐明朗。</p>
<p> 潘东峰表示,互联网在慢病复诊、智慧养老方面前景广阔;袁方则认为,除去人工智能、远程诊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外,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将更加关注健康侧,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敢于打破传统格局的互联网思维也将深入人心。</p>
<p> 但“互联网+医疗健康”想要实现“化茧成蝶”还需时日。</p>
<p> 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应用中还存在覆盖面小、用户接受程度不高、监管难度大、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用户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互联网+医疗健康’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袁方表示,当普罗大众打心底接受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结合时,也许就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化蝶之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