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中外科学家破解6亿年前瓮安旋孔虫“身世之谜”-孕妇产检

   日期:2020-06-13 15:05:11     作者:wangxiao    浏览:25    
核心提示:中新社南京6月13日电(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3日消息,该所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显微CT和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对6亿年前瓮安旋孔虫的内部结构进行
<p>  中新社南京6月13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3日消息,该所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显微CT和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对6亿年前瓮安旋孔虫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最终破解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该物种“身世之谜”。<!--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相关研究于当天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p> <p>  古生物学界认为,动物起源领域一直是演化发育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动物胚胎状化石后,这一局面才开始发生变化。</p> <p>  当前,瓮安生物群中动物总界类群的演化发育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其中仍有大量系统分类位置不明的疑难化石,其中有一些疑难化石和动物胚胎状化石外观非常类似——瓮安旋孔虫就是其中一个典型。</p> <p>  为了探究瓮安旋孔虫有关的问题,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殷宗军研究员、朱茂炎研究员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鹏举研究员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Philip Donoghue教授等合作,采用高分辨率显微CT和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扫描了数百个瓮安旋孔虫化石标本,最终找到了保存精美的内部生物学结构。</p> <p>  据殷宗军介绍,研究人员综合了旋孔虫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特征,认为旋孔虫属于动物总界的一员,因此旋孔虫的发育过程也为理解动物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p> <p>  “瓮安生物群中胚胎状化石包括大积球、旋胞类、笼脊球等,均发育了相似的、带装饰的囊包,这一特征并不具备生物学分类意义,而是趋同演化的结果。”殷宗军说,但这种类似的囊包结构掩盖了瓮安生物群的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瓮安生物群中可能还有更多属于动物总界的化石类群未被发现,未来应该有更大的潜力值得挖掘。(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