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西藏: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许嘉欣

   日期:2020-06-23 11:11:20     作者:wangxiao    浏览:24    
核心提示:“这样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以前想也不敢想。”38岁的强巴旦增是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叉车工。两年多前,强巴旦增一家从林周县搬进了拉萨市城关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恩惠苑社区,并
<p>  “这样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以前想也不敢想。”38岁的强巴旦增是西藏净土乳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叉车工。</p><p>  两年多前,强巴旦增一家从林周县搬进了拉萨市城关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恩惠苑社区,并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p><p>  “现在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强巴旦增笑着告诉记者。</p><p>  强巴旦增是近年来西藏脱贫攻坚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缩影。<!--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p>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正确处理好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p><p> <strong> 搬出“穷窝窝” 开启新生活</strong></p><p>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也是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办法。</p><p>  在拉萨,作为西藏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达嘎乡三有村,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7000元。“十三五”期间,三有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所有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p><p>  在山南,2018年从措美县古堆乡扎西松多村西麦组搬迁到琼嘎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旦增洛珍一家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她自己还在附近打工挣钱。用旦增洛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奔小康有盼头了”。</p><p>  在那曲,比如县夏曲镇9村的曲措一家四口两年多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了县城南岸新区的新家,有了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现在,我们一家年收入10万元,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曲措笑着对记者说。</p><p>  在阿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的总体思路,阿里地区在狮泉河镇规划建设了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 安置小区。整个小区建设了714套统一规划、独栋独院的新房,配备了功能完善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幼儿园、商铺等设施。如今,来自7个县的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居。</p><p>  ……</p><p>  易地扶贫搬迁,是拔掉穷根、挪出穷窝、搬出幸福的新举措。到2019年,西藏已建设97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累计搬迁26.6万人。</p><p>  近年来,自治区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形成了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的“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p><p>  为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2016年以来,西藏脱贫攻坚累计财政投入591.24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82.62亿元,占财政总投入的64.7%,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贴息贷款624.74亿元,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1.44亿元。</p><p>  <strong>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增强群众获得感</strong></p><p>  在确保高质量完成搬迁任务的同时,西藏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从以搬迁为主转向做好移民后续扶持工作、从“搬得出”转向“稳得住、能致富”。</p><p>  如何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p><p>  那就是要真真切切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起来、完善好,才能让搬迁群众搬得顺心、住得舒心、长久安心。</p><p>  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入研究问题,积极破解难题,以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搬迁群众解除心中顾虑,持续做好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p><p>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规划建设过程中,配套建设了水、电、路、讯、网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p><p>  同时,配套发展与搬迁户脱贫致富相适应的扶贫产业,就近就地扩宽就业渠道,引导搬迁群众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商贸物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旅游服务等工作,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后续发展有门路、转移就业有渠道、收入水平有提高、有稳定的社会保障,真正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p><p>  数据最有说服力:</p><p>  2019年,西藏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7185户、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p><p>  2019年,西藏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升,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p><p>  2019年,西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11.8万户农牧民家庭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p><p>  群众的切身感受更有说服力:</p><p>  “现在村里什么都有,环境也很好,还经常放电影,我们在广场上呆一天都不会无聊。”左贡县四方祥和新村村民四郎拉姆说。</p><p>  堆龙德庆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祥和苑社区群众扎增老人自搬迁后,每天空闲时,就会跟老伴一起到广场上晒晒太阳,话话家常,有时还会在健身器械上松松筋骨。“相比以前我们的房子,如今住的水电路齐全的新房子,方便又舒适,真的是从心里感谢国家的好政策!”</p><p>  <strong>产业精准扶贫 鼓足群众钱袋子</strong></p><p>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如何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稳得住”到“能致富、生活好”?强化产业支撑、稳定居民就业是关键。</p><p>  近年来,西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坚持将短平快扶贫项目与长期稳定脱贫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确保真脱贫、脱真贫。</p><p>  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362.24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61个,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14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万余家,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受益农牧民群众超过70万人。</p><p>  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带贫益贫模式,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鼓励群众将生产资料以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