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 “非接触”“云办理” 中国最高检发布信息化办案典型案例</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重庆检方利用远程提讯手写电子签名捺印系统,对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完成提讯工作;上海检方实现实体卷宗无接触交接;黑龙江检方实现提前介入、固定证据、提审及庭审全流程“云办理”……这些都出自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3日发布的检察机关信息化助力涉疫案件办理的典型案例。</p>
<p>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讯、取证、开庭等诉讼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为此,检方运用政法一体化办案信息系统、“三远一网”(即远程多方庭审、远程提讯、远程送达,检察工作网)系统、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助力办案。</p>
<p>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钟福雄表示,通过推动检察办案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确保疫情防控和依法办案两不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应及时将信息化助力检察办案的有效经验和有益做法总结、固定下来。<!--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此次最高检发布的5个典型案例,既有以信息化技术有效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下刑事检察业务难题;也有信息化技术开启“非接触”办案模式,助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还有信息化远程办理刑事申诉、司法救助,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p>
<p> 比如,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某,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仅用4个工作日便完成了从申请、审核到作出救助决定的全部司法程序,同时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p>
<p> 上述受访者还说,疫情期间网络诈骗案件多发,而很多诈骗案中定案关键证据主要是聊天记录和交易记录等电子证据,它们具有易遭删除、病毒损坏、被修改等特点。对此,检方引导警方及时固定并准确收集电子证据,并在审查起诉阶段,将案件的所有电子证据委托技术部门进行勘察复核,对未全面提取的证据信息进行恢复,从而构建完善的证据体系,确保庭审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