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侯立安院士:研发集成空气净化和消杀技术应用战“疫”-新生乱小说

   日期:2020-07-05 19:13:58     作者:wangxiao    浏览:23    
核心提示:(抗击新冠肺炎)侯立安院士:研发集成空气净化和消杀技术应用战“疫”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孙自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且
<p><strong>  (抗击新冠肺炎)侯立安院士:研发集成空气净化和消杀技术应用战“疫”</strong></p> <p>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且后两项传播方式均以空气作为介质的特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特种污染防控技术开拓者之一、环境工程专家侯立安率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开展空气净化和消杀技术的战“疫”科研攻关,为有效阻断新冠病毒通过寄附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在疫区进行传播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p> <p>  侯立安院士近期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组织的线上采访中介绍说,针对疫区存在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巨大风险,最重要、也是最紧急的是加强室内空气污染与传播阻断工作。为解决疫区病区空气污染问题,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他和科研团队提出应对不同防疫需求的医院空气质量保障解决方案,旨在为实现疫区医院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全时段彻底消杀提供有效技术支撑。</p> <p><strong>  研发“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strong></p> <p>  提出方案后,侯立安院士带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安桂教授、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天津大学陈冠益教授、浙江大学张林教授、兰州大学王博教授等开展病区空气净化和消杀技术紧急科研攻关,将已成熟应用、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进行集成,研发出“室内空气消杀-新风系统保障-负压出风灭活”全流程空气净化技术及装备——“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并投入抗疫一线使用,其主要功能就是对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进行有效阻断。</p> <img alt="病毒传播示意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05/c2d9e34b2fc4765a55f41bfb.jpg" title="病毒传播示意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 病毒传播示意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p>  侯立安指出,“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作为特殊时期入驻新冠肺炎病区的空气净化装备,它以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云式技术”为主,二氧化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技术为辅,将多项技术合理整合集成,以双重消杀技术保证病原体被彻底灭活处理,弥补了单项技术存在的缺陷。不仅如此,该净化器无需滤料,净化精度高,可去除空气中灰尘、PM1、PM2.5、飞沫等细颗粒物,从而达到净化空气、阻断病毒和细菌在病区传播的目的。</p> <p>  除了空气净化器,侯立安团队还研发出“民房改负压病房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先进的“源头新风净化-室内功能材料除菌-空气消毒-排放乏气消杀”集成理念,可在极短时间内以常见装备、低成本将一间民房改造为具有负压和消毒功能的病房,以有效解决病区容量不足等问题。</p> <p><strong>  参与编制室内空气环境防疫指南</strong></p> <p>  在系列科研攻关成果应用于抗疫一线的基础上,侯立安团队将他们基于新冠病毒防控研究的结果,形成较为完备的研究报告,并参与编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办公、居住及医疗环境防疫设计及疫情期环境保障运行指南》,为公共建筑的室内空气环境防疫设计及疫情期间室内空气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p> <img alt="“室内空气消杀—新风系统保障—负压出风灭活”全流程的一体化技术与成套装备原理示意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05/bf3b8d4f1cf2e7a334930a6e.jpg" title="“室内空气消杀—新风系统保障—负压出风灭活”全流程的一体化技术与成套装备原理示意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 “室内空气消杀—新风系统保障—负压出风灭活”全流程的一体化技术与成套装备原理示意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p>  疫情期间,住建部印发的另一部环境防疫指南《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防疫设计与安全保障指南(试行)》,也由侯立安院士领衔李安桂教授、吴明红教授、高然教授等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制完成。</p> <p>  侯立安说,《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防疫设计与安全保障指南(试行)》由中国工程院组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持编制,火箭军工程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机构和单位参与编制,是中国首部针对公共及居住建筑室内空气环境防疫制定的全国性应急设计与管理指南。在住建部组织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审查组专家一致认为,该《指南》内容翔实,操作性强,对中国今后的民用建筑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 <p>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抗疫形势,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侯立安团队将该《指南》与瑞典和德国的学者分享,并由两国学者分别翻译成瑞典语和德语,为瑞典、德国抗疫提供参考。</p> <p><strong>  积极建言献策服务科技战“疫”</strong></p> <p>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最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也离不开科学的建议和决策。</p> <img alt="研发的“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设备。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05/ae75f3c1c5a882ca26a2e9dd.jpg" title="研发的“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设备。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 研发的“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设备。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供图 <p>  据了解,在紧锣密鼓进行科研攻关并积极向疫区捐赠物资的同时,为探索和构建中国特种污染防控体系做出重大贡献的侯立安院士也不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并联合多位相关专家,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建言献策:</p> <p>  ——建议在各地逐步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加强室内空气污染与传播阻断工作。</p> <p>  ——针对定点医院和疑似病例隔离建筑,以及人口密集的老旧小区、商业楼和学校开展建筑空气污染与传播风险评估。</p> <p>  ——加强公共环境与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媒体开展疫情通报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与健康素养。</p> <p>  ——组建由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开展室内空气污染与传播阻断机理与技术攻关,制定有针对性的建筑空气污染与传播阻断成套技术方案、规范和指南。</p> <p>  ——针对不同通风类型的建筑采取有效工程改造和技术措施,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在室内空气中进行扩散。(完)</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