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社青海久治7月12日电 题:“天神后花园”年保玉则的“大管家”履职记</p>
<p> 作者 孙睿</p>
<p> “年保玉则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有义务爱护这片土地,保护也是我的责任。”50岁的尼玛一边巡护,一边对中新社记者说。</p>
<p> 七月的盛夏,记者探访了“天神后花园” 年保玉则,满山坡的格桑花将这里的草原点染成一片金黄,美如仙境。尼玛吃完午饭,拿着编织袋和长夹来到年保玉则景区,继续一天的巡护。<!--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地处三江源腹地的年保玉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海拔5300余米,总面积3469平方公里。这里保存有冰蚀地貌、冰碛地貌、现代冰川等地质遗迹,因此被誉为“天神后花园”。</p>
<p> 今年51岁的尼玛是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的脱贫户,2016年,拿了几十年牧鞭的他成为了一名年保玉则保护分区的生态管护员。</p>
<p> 从此,全村50多个生态管护员承担起“大管家”的职责,开始保护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p>
<p> “以前只管自家的草场,现在我要负责全村的草场安全,觉得满满的使命感。”尼玛回想起分配生态管护员当天的心情时,记忆犹新。</p>
<p> 尼玛每次巡护要走20公里,由于巡护路线点多面广,每次从家出发来回需要一整天时间。</p>
<p> “每两天就要巡护一次,主要在管护范围内捡垃圾,看到有点火冒烟的、破坏草场的就会立即上前制止并报告知乡政府。”尼玛说。</p>
<p> 索乎日麻乡乡长才保杰介绍,最初他们租地让外地人挖冬虫夏草、贝母等药材,村里人不用劳作就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收入。后来渐渐发现,这对草原和植被破坏很严重,刨挖草皮、砍伐植被、生火都对年保玉则的生态带来极大破坏。</p>
<p> 而这一现象被尼玛及其他生态管护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村民们商讨以后,大家决定为保护年保玉则的生态放弃这一丰厚的收入,不再租地给外地人采挖冬虫夏草、贝母。</p>
<p> “虽然我没什么文化,但我想继续守护这片土地直至自己干不动为止。而且每月还有2000元(人民币)的工资,有了稳定的收入,我已经很满意了。”尼玛说。</p>
<p>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四年来,尼玛切身体会到良好的生态资源带来的福利,也切身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还要坚持着这份工作时,他总会说,“环境保护好了,山就会一直绿,花也会一直开,水就会一直清。”</p>
<p> 更让尼玛欣慰的是,2018年4月年保玉则景区停止营业后,他和其他生态管护员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景区的垃圾也没有了。</p>
<p> “近两年,我们在巡护途中,还经常碰到雪豹、棕熊、岩羊、猞狸等野生动物,有的甚至都没见过,但是以前人多,基本找不到它们。”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日村二社队长曲保说。</p>
<p> “近年来,当地牧民们逐步意识到,守护草原植被、守住自己的牛羊才是长久的出路,年保玉则的生态环境也在牧民的自觉管护下变得越来越美。”久治县副县长、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索南忠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