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揭秘“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三个之最: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维塔利

   日期:2020-07-17 13:22:32     作者:wangxiao    浏览:21    
核心提示: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题:揭秘“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三个之“最”: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作者郭超凯7月17日,将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
<p>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揭秘“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三个之“最”: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p> <p>  作者 郭超凯</p> <p>  7月17日,将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垂直转运。负责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区的,正是其座驾的“大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p> <p>  这套活动发射平台长近30米,宽20多米,加上脐带塔高度近70米,重2000余吨,如此庞然大物定位精度却达±5毫米,创下了三个中国之“最”。</p> <img title="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alt="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17/7b220519cf1fa2a20b43fde1.jpg" />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p>  <strong>规模最大</strong></p> <p>  中国各型号发射平台的规模是根据现役运载火箭的实际情况研制的。在“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建成之前,长征二号F火箭的发射平台为中国最大的发射平台。该发射平台长24米多、宽22米、高8米多,能够适应最大直径为3.35米的芯级箭体。</p> <p>  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研制的“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高近70米,相当于24层楼的高度;台体的上表面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整个平台自重近2000吨。</p> <p>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垂直转运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承载能力最强、系统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平台。</p> <img title="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alt="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17/50083ce429cf60570e89475c.jpg" />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p>  <strong>集成度最高</strong></p> <p>  从外表来看,“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脐带塔就像卫士一样笔直地伫立在台体上,这在以往的火箭发射平台上是看不到的。</p> <p>  与以往的发射平台相比,“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还少了供电车辆。“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上集成机械、电控、液压、供配电、驱动控制、空调、环境保障、环境监测、视频监视、照明、加注、供气等系统于一体,而且首次设置了脐带塔、摆杆、前置设备工作间、尾端服务塔、加注管路、供气管路、喷水管路等多项设备,是机、电、液、气一体化大型综合性发射平台。</p> <p>  将原来发射塔上的上百台地面设备集成在发射台上,这种设计有何好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如今火箭的总装、测试、与地面设备的接口关系,都可以在技术厂房完成。火箭在运输过程中就能够保持接口不变、状态不变,直接运输到固定塔。科研人员的目标是在三四天内完成发射准备工作。如此一来,火箭在发射塔的准备流程就可以成倍缩短。</p> <img title="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alt="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17/b9a66f5e4da82c76e3ed9650.jpg" /> 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择机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张高翔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供图 <p>  <strong>技术最先进</strong></p> <p>  不少人注意到,在“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上表面,有12根形似柱子的支撑装置,这是火箭在发射台上的“座椅”。研制人员用3年多的时间开发出“十二点调平技术”,让火箭可以“坐”得又直又稳,这不仅让火箭受力较好,而且有利于火箭的瞄准、发射。</p> <p>  一般的火箭都是4个点支撑,但是“大火箭”的体积远远大于以往火箭,需要增加支撑点。研制人员借鉴了“三点调平技术”“四点调平技术”,克服了技术跨度大、调整难度大等困难,研制出“十二点调平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做到完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只要一按键,几分钟就可以使“大火箭”实现自动调平,“安坐”在发射台上。</p> <p>  除此以外,“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螺栓和相应加载技术也颇具“先进性”。文昌航天发射场高温、高湿、多盐雾,但是合练任务期间,“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螺栓没有一个生锈。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出厂前,技术人员对螺栓进行防腐工艺处理;在安装螺栓时还采用了一种特殊技术,可以防止发射平台在运行、工作过程中使螺栓发生松动,从而保证螺栓的可靠性。</p> <p>  像这样的新技术,“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上还有十几项。这些新技术成为确保火箭安全、稳妥、可靠的基石,也让“大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的先进性遥遥领先于中国国内已有的发射平台。(完)</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