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看防汛抗洪“黑科技”如何大显身手-特色餐饮美食

   日期:2020-07-18 17:56:10     作者:wangxiao    浏览:24    
核心提示:北斗精准预警立功、雷达给堤坝做“CT”……看防汛抗洪“黑科技”如何大显身手大规模山体滑坡袭来,群众早就安全转移,是谁提前“通风报信”?汛情当前,如何科学发现堤坝深处的漏洞?30
<p> <strong> 北斗精准预警立功、雷达给堤坝做“CT”……看防汛抗洪“黑科技”如何大显身手</strong></p> <p>  大规模山体滑坡袭来,群众早就安全转移,是谁提前“通风报信”?汛情当前,如何科学发现堤坝深处的漏洞?300多户因灾断网,如何才能最快恢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防汛抗洪“黑科技”!</p> <p>  北斗刚全球组网,就立功啦!</p> <p>  刚刚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汛减灾中再立新功。<!--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7月6日傍晚,湖南省石门县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却没有一人在此次灾害中伤亡。这就得益于“北斗卫星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提前的“通风报信”。</p> <p>  北斗系统靠什么做出预警呢?那当然是精度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水平的精确定位了!</p> <p>  北斗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位移等会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可以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p> <p>  除此之外,北斗系统的短报文与位置报告功能,可以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p> <p>  这个短报文功能到底多有用?举个例子,假设你被困在灾害发生地,四周都没有手机信号、或者通信断掉了,你依然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p> <p>  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能力也不断增强,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灾害突发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p> <p>  给堤坝做“CT”,你见过没?</p> <p>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防汛主要靠人,每逢汛情来临,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推断堤坝是否牢靠。现在,科技手段让这一切变得轻松了许多。</p> <p>  听说过给人做CT,可你听说过堤坝也可以做“CT”吗?</p> <p>  在最近有关防汛的报道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着烈日,走在防洪堤坝上,有的手里会攥着一些复杂的管线,就像下图这样……</p> <p>  这就是工作人员在“防洪责任区”正在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堤坝是否存在隐患。据科研团队成员陈辉博士介绍:“电流在地下碰到的不同地质体,将导致测量电场相应发生改变。当我们启动与电缆连接的主机,就可以自动采集堤坝内部电阻率的分布数据。根据结果,我们可以‘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p> <p>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科技手段努力把任何错误都扼杀在萌芽状态。</p> <p>  无人机——防汛救灾好帮手</p> <p>  如今,无人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如何用在防汛救灾中呢?</p> <p>  谈到无人机的作用,此次受灾严重的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马埠镇镇长王宇军提到了两个词——眼睛、时间。</p> <p>  汛情突如其来,波及范围较广,区域地形复杂,想要了解当地的整体情况,单靠人工巡查远远不够。无人机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立体查看蓄洪区情况。当然,这样功能强大的无人机救援受困群众也根本不在话下。</p> <p>  另外,无人机还可以和人力协作,完成重要任务。</p> <p>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湖北省鹤峰县四个行政村19个移动基站退服,影响300多户家庭宽带业务,1万余手机用户,更重要的是还影响了学生们上网课。于是,抢修人员带着无人机第一时间赶往了现场。</p> <p>  由于光缆恢复区域地势险峻,抢修难度大,抢修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后决定采用无人机牵引技术布放光缆,这样省时、省力又安全!</p> <p>  防汛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他们!</p> <p>  前面只试举了三个小例子。自汛情发生以来,各种科技设备和前沿技术都在有效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p> <p>  最近,一组相差22年的对比画面在网上广泛传播。今年南方防汛形势严峻,这让大家想起了1998年那场水灾。</p> <p>  22年过去了,科技手段在变,可大家团结抗洪的决心是一贯的。在此小编再道一声:谢谢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p> <p>  来源:新华网思客综编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