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热解读丨方寸之间-辛普森一家人

   日期:2020-07-25 16:36:06     作者:wangxiao    浏览:20    
核心提示:热解读丨方寸之间看望的是牵挂的人,聊的是牵挂的事儿。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考察时,步行察看长山花园社区环境,并走进居民赵兴福家,同他们唠家常。暖意融融的交谈中,赵兴
<p>  <strong>热解读丨方寸之间</strong></p> <p>  看望的是牵挂的人,聊的是牵挂的事儿。</p> <p>  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考察时,步行察看长山花园社区环境,并走进居民赵兴福家,同他们唠家常。暖意融融的交谈中,赵兴福告诉总书记,这些年社区环境一年一个样,大家生活越来越方便,邻里关系融洽。</p> <p>  今年以来,总书记已在七个多月内九次赴地方考察,云南腾冲、陕西安康、山西大同……处处都留下他深情的足迹。院落里、客厅中,总书记多次面对面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谈基层治理、聊民生百态、话脱贫攻坚……寻常场所、方寸之间,却蕴含治国理政的大学问,饱含为民深情。</p> <p align="center"><img alt="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25/3508ad2006031fd89cbeaad3.jpg" /></p> <p>  在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p> <p>  长山花园社区曾经困难重重,环境脏乱差,经过多年治理改造,如今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典范社区。关注基层社会治理,旨在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p> <p>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方寸之间的嘱托里,有总书记的良苦用心。</p> <p align="center"><img alt="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25/9668e895065413e8cb5b5303.jpg" /></p> <p>  彩云之南,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金黄的玉米挂满屋檐,火红的灯笼连成一串,宛如一幅水彩画,绘就出这个传统民族村落的华丽嬗变。</p> <p>  一张方桌,几把矮凳,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李发顺一家围坐在一起,共话佤寨人民的幸福生活。从住房条件到收入来源,从老人医疗保障到孩子求学志向,总书记问得细、虑得深。</p> <p>  一家一户,就是一村一寨的真实写照。一村一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动缩影。</p> <p>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60多年前,佤族等9个“直过民族”告别刀耕火种,“一夜跨千年”,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p> <p>  近年来,乘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司莫拉实现整村脱贫,真正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地方。</p> <p>  “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p> <p>  “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方寸之间的美好祝福,在各民族地区升腾起跨越发展的新希望。</p> <p align="center"><img alt="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25/65278fba14261844aa626955.jpg" /></p> <p>  习近平总书记来家里做客,汪显平激动不已。他在自家三室两厅的楼房新居里,同远道而来的贵客围坐一团、拉起家常。</p> <p>  汪显平拿出在山里居住时的照片,总书记仔细端详,当总书记问及搬家前后的变化时,汪显平感慨万千:“老家住在万福山,却让这山锁了福,只能守着山里的庄稼,打工、医疗、孩子上学,哪样不难?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家里才能供出个大学生!”</p> <p>  易地扶贫搬迁,“搬”进新房子,“迁”进好日子。既要安居,更要乐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梦想照进现实。</p> <p>  “对于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扶贫,我是有信心的。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方寸之间的朴实话语,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公仆情怀”。</p> <p align="center"><img alt="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25/c495196de48f4b02eca323b7.jpg" /></p> <p>  午后的阳光洒进小院,山西大同西坪镇坊城新村村民白高山家的房间里更显明亮。</p> <p>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白高山家,同一家人坐在炕沿儿上拉家常。白高山告诉总书记,过去他们住的是土窑洞,如今搬进了独门独院的大瓦房,就近务工,生活条件大为改善。</p> <p>  “现在这房子住进来花了多少钱?”“搬出来后家里主要做什么?收入怎么样?”“现在外村姑娘都愿意往这嫁了吧?”……总书记一项一项细细询问。</p> <p>  “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相信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p> <p>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方寸之间的关切与家常,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丽新图景。</p> <p align="center"><img alt=" "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7/25/933e0d793b98573c2c0746b5.jpg" /></p> <p>  曾经被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极端贫困所震撼,20多年间,习近平4次踏上这片土地,推动“吊庄移民”“闽宁协作”等东西部协作发展新模式。</p> <p>  6月8日,在宁夏中部生态移民村弘德村回族群众刘克瑞家的客厅里,习近平总书记看到这样一张照片。</p> <p>  那是8年前刘克瑞一家搬离西海固老家时拍摄的。彼时,那里山大沟深、破屋烂衫,只能靠天吃饭,“种下一袋子,收上一帽子”。而今,客厅窗明几净,刘克瑞老两口、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六口之家其乐融融。</p> <p>  习近平总书记接过照片仔细端详,不由感慨:“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啊!”</p> <p>  “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方寸之间,是脱贫致富的巨变。</p> <p>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