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边境山村里的“脱贫曲”-下沉

   日期:2020-07-30 17:05:49     作者:wangxiao    浏览:16    
核心提示:新华社南宁7月30日电题:边境山村里的“脱贫曲”新华社记者黄庆刚夏日清晨,32岁的边民卢娟妹匆匆起床,陪孩子吃过早饭后,来到水口共宜幸福家园扶贫车间,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在这里,
<p>  新华社南宁7月30日电 题:边境山村里的“脱贫曲”</p><p>  新华社记者黄庆刚</p><p>  夏日清晨,32岁的边民卢娟妹匆匆起床,陪孩子吃过早饭后,来到水口共宜幸福家园扶贫车间,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在这里,她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p><p>  卢娟妹所在的水口共宜幸福家园位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紧邻边境。近年来,当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发展边贸、扶贫车间等改变落后面貌。<!--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p>  “在政府帮扶下,我住上了楼房,5分钟就可以走到扶贫车间。现在工作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孩子。互市恢复后,我还能再多一些收入。”卢娟妹说,安置点内设有就业服务中心、卫生服务室、扶贫车间等,周边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农贸市场等设施,生活便利了很多。</p><p>  记者走访了解到,除扶贫车间外,边民还可以在附近的产业园工作,增加收入。水口镇党委书记王帅说,很多村民利用国家给予的边民优惠政策参与互市贸易,开展边境贸易、运输、餐饮等边贸产业。截至2020年6月底,龙州县边民互市商品贸易成交额达2.8亿元,累计受益边民超过1.5万人。</p><p>  广西陆地边境沿线多为崇山峻岭,是制约边民脱贫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边境乡村除了积极发展边贸外,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p><p>  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地处中越边境。长期以来,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低。为改变贫困面貌,村民发展桑蚕种养产业。“2018年我开始种桑养蚕,现在种植了10亩桑树,一年养殖7批蚕,年收入近3万元。”村民蒙兰鸥说,村里的产业路修通后,昔日荒地变成“聚宝盆”,她还种植了水果、玉米和优质稻等作物。</p><p>  汉邦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斌说,目前汉邦村有桑园1060亩,产业覆盖率达96.4%。全村127户451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增收。2019年底,汉邦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2.79%降至0.83%。</p><p>  如今桑蚕产业已成为不少边境村屯脱贫致富的“香饽饽”。在百色市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2019年全村销售蚕茧25万斤,产值超600万元。那乐村党总支书记黄关勇说,种桑养蚕让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织密乡村“致富网”。</p><p>  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的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西马屯是广西最偏远的村屯之一。这里人均耕地曾不足0.3亩。为了发展种养产业,当地政府投资改造出100余亩土地。念井村党支部书记农荣誉说,政府运土运苗,扶持屯里种下了板蓝根。按照目前市场价,今年10月份板蓝根产业收入将超过10万元。</p><p>  “除了享受低保、产业奖补,我平时还养猪和牛,收入不错,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心里更踏实。”村民凤亚内说,近年来,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住的是透风漏雨的木瓦房,取水要步行数千米。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村民建新房,有了硬化水泥路和路灯,家门口有了自来水,快递也可送达村口,边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强。</p><p>  “我们世代生活在边境上,这里是我们的家。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会永远坚守在这里,靠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凤亚内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