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中国女王网

   日期:2020-07-31 11:05:51     作者:wangxiao    浏览:20    
核心提示:追求极致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近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入网工作。系统全面建成开通后,将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
<p>  <strong>追求极致</strong></p> <p>  <strong>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strong></p> <p>  近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入网工作。系统全面建成开通后,将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国际搜救等多样化服务,这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p> <p>  为了这场“收官之战”,北斗人坚持自主创新,核心部组件全部国产化,仅卫星系统就实现了百余项技术突破。日前,本报记者对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进行了专访。<!--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记者:北斗“出道”的背后,有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团队,您如何评价新一代北斗人?</p> <p>  冉承其:我在工作中接触很多年轻人,给我特别深的感触就是,他们非常富有朝气。北斗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程,要做到世界一流,需要在技术上、在方案上、在产品制造上做很多创新。创新来源于活力,而活力,就来源于这些充满热血的年轻人。</p> <p>  做航天、做北斗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无论是从物质、精神层面,他们完全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但做航天需要年轻人做出奉献。航天有句话叫996、白加黑,经常要加班,还需要服从安排去外地做实验。</p> <p>  在这样一个高强度、高负荷运转,物质待遇又不是那么优厚的情况下,想要坚持下来,不仅需要他们练就的过硬本领、值得肯定的技术,还依靠他们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p> <p>  记者:北斗发射任务为什么会这么难?</p> <p>  冉承其:造导航的卫星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北斗系统是几代北斗人、历经三十年接续奋斗探索实践建成的,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史上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p> <p>  北斗系统的时间基准都是以纳秒来计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叫做原子钟,它是提供时间的基准信号,精度能够到十的负十五次方,甚至负十六次方。这样一个高精尖的时间精度,需要我们核心设备的保障。按当时国家的条件,没有特别好的原子钟能装在卫星上用,在寻求合作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最后我们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靠自己把这个难关攻克了。</p> <p>  从建设之初到现在,北斗系统从卫星到火箭、到地面系统,所有的核心器件,完全是由中国自己的企业、自己的科学家设计制造出来的。可以说,我们实现了100%的自主可控。</p> <p>  记者:您觉得北斗团队的纪律体现在哪些方面?</p> <p>  冉承其:一个系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30颗卫星的18次发射,这在全世界航天史上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过。这需要工程队伍精细的工作作风。</p> <p>  我讲个小故事,孙家栋老先生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有一次在发射场,卫星发射过程中出现了点小问题,火箭和卫星已经竖在发射塔前,进入到发射的相关程序了,这位80多岁的老先生,不放心我们对出现问题的处理,一定要眼见为实。他亲自坐电梯到塔尖上,钻到整流罩下面去看卫星的实际状况。作为工程总师,卫星最后发射的时候具不具备条件,需要他拍板。从他身上能看到老一代航天人的精神和传统:不留任何隐患上天,不留任何触发故障的条件,一定要让发射的质量达到最好状态。</p> <p>  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部件做起,这就是航天的高要求,它已经成为每个航天人、每个北斗人融到血液里的一种规矩和意识。我觉得有一个词特别能形容北斗精神,叫追求极致。</p> <p>  记者:在您看来,北斗系统代表着什么样的中国形象?</p> <p>  冉承其:北斗系统的星座设计经过缜密论证精心设计,每一颗卫星都有存在的意义和重要的功用,缺了任何一颗卫星都不是北斗系统。同时,北斗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一定要多颗卫星组网、按照设定的程序工作才能提供服务,没有哪种卫星更重要,缺一不可。</p> <p>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会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自主,开放自主是北斗系统要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北斗建设到今天,卫星导航正在呈现更加融合、更加寻求合作的一个国际态势。在联合国的组织架构内,专门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来推动全世界卫星导航的合作。我国作为核心成员国,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提供商之一,特别愿意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把自己优质的技术产品推介到全世界。</p> <p>  记者:下一代北斗系统将会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p> <p>  冉承其:首先会解决卫星导航本身的弱项。卫星导航是无线电系统,无线电信号会有信号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的情况,比如无线电信号在水下会碰到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就要解决这些困难。这需要我们把其他的导航技术融合进来,如新兴的量子导航,也叫全员导航,就是把地球空间能够找到的、可以用于卫星导航应用的资源都用上,综合使用、融合建设,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性能更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时空基础设施。我们计划在2035年前完成下一个系统的建设。(本报记者 叶源昊)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