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第一观察丨这次信息量很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透出哪些深意?</strong></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01/543916bc30147103920833a3.png" /></p>
<p> 7月30日,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近半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有力复苏的背景下,这次会议自然备受关注。</p>
<p>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次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一方面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一方面谋划长远发展,会议的信息含量很大,新认识新提法透出不少深意。</p>
<p> <strong>5+15,“远景目标”来了</strong></p>
<p> 2020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p>
<p>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p>
<p> 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都是制定五年规划,今年将首次制定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这充分体现党中央把十九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坚定决心。</p>
<p>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p>
<p> 此次制定新的五年规划同时对到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安排,从时间阶段正好契合。</p>
<p> 德国《新德意志报》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这是一个西方再也不能忽视的问题。中国通过五年规划由中央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01/159d634f75c0fe6cf108ff24.jpg" /></p>
<p>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长春市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同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p>
<p> <strong>三个“仍然”定大势</strong></p>
<p>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走向何方?此次政治局会议如此定位——</p>
<p>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p>
<p>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会议用三个“仍然”精准判断了今后大势: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p>
<p> 如何应对?“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等表述为新发展阶段奠定基调;会议强调的几个“必须”,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方向。</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01/a16faf69022fa370cabd18db.jpg" /></p>
<p> 7月16日,一艘轮船靠泊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装货。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p>
<p> <strong>“更为安全的发展”贯穿新发展理念</strong></p>
<p> 这次会议首次提出“更为安全的发展”,并多次提到“安全”。这意味着,安全将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p>
<p> 面对疫情,更为安全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我们为疫情防控付出那么大的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牺牲不能白费。</p>
<p> 同时,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小到每个人的自身安全,大到技术安全、食品安全,还有国家的安全等。</p>
<p> 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强化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面前,安全先行。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才能行稳致远,社会才能安定和谐。</p>
<p> <strong>这是一场持久战!</strong></p>
<p>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会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不仅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力求在稳增长和防风险方面实现长期均衡。</p>
<p> 为何是持久战?</p>
<p> 首先我们已经注意到,疫情防控不是一朝一夕,零星散发的疫情会对经济造成短时的波动,我们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p>
<p> 同时,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复工复产、供应链产业链的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我们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定力。</p>
<p>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重要会议、赴地方考察调研、开展电话视频外交……在不同场合为中国经济谋篇布局、把脉定调,实实在在的话语给大家增强了信心。</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01/47914daab36b93bc79e52d22.jpg" /></p>
<p> 7月28日,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比亚迪动力电池工厂内,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玉和 摄</p>
<p> <strong>不只补短板,也要锻长板</strong></p>
<p> 全球蔓延的疫情叠加世界经济衰退,如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备受关注。会议关于“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的“两板论”新提法让人耳目一新。</p>
<p> 我们之前总说要强弱项、补短板。什么是长板?要怎么锻?</p>
<p>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作为世界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中国有充足的成熟产业工人、领先的物流服务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国是个大国,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中国经济难以替代的综合优势是我们的长板。</p>
<p> 此次会议强调“锻长板”,就是要让长板锻炼得更强,带动短板一起提质增效。反过来,这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01/3f559a9c16486bef103c15e4.jpg" /></p>
<p> 6月30日,工人在山东省青州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冲焊车间内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继林 摄</p>
<p> 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此次会议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p>
<p> “持续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等表述,则释放出加快补足发展短板挖掘增长空间的积极信号。</p>
<p> 放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补短板和锻长板”也是下半年走好“十三五”收官之路的两大抓手。</p>
<p> 实践已经证明,强大的目标实现能力,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而瞄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定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十四五”规划一定能“开好局、起好步”。</p>
<p> 策划:霍小光</p>
<p> 监制:车玉明 赵超</p>
<p> 统筹:何雨欣</p>
<p> 主笔:郁琼源</p>
<p> 视觉|编辑:顾天成 王秋韵</p>
<p>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