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尕秀村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高原行)-大繁至简

   日期:2020-08-05 19:34:12     作者:wangxiao    浏览:15    
核心提示:尕秀村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高原行)村民拉毛加的牧家乐正在做升级改造,铺石阶、种草皮、立栅栏……说起今日的生活,拉毛加满心欢喜:“过去放牧住帐篷的时候,哪想过会住上这么美丽的小院
<p>  <strong>尕秀村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高原行)</strong></p><p>  村民拉毛加的牧家乐正在做升级改造,铺石阶、种草皮、立栅栏……说起今日的生活,拉毛加满心欢喜:“过去放牧住帐篷的时候,哪想过会住上这么美丽的小院子!”</p><p>  以前,尕秀村只有60多户人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来建起了定居点。但一开始生活环境并不如人意。</p><p>  “那时候,牛粪羊粪、垃圾随处可见,私搭乱建不少,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拉毛加回忆。拉毛加说的“那时候”,其实并不遥远,就在几年前。但只用几年时间,尕秀村就来了个大变样!<!--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p>  2015年,甘南提出了“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尕秀村开始向垃圾“宣战”。</p><p>  “一开始,干部到村里捡垃圾,村民觉得我们闲得没事干。放羊放牛路过,还会停下来看。”尕海镇党委书记苏努东珠笑着说,“渐渐地,从群众看着干部干,到群众和干部一起干,我就知道这场‘仗’我们要赢了。”</p><p>  “以前这里挨着国道,又是牧场,垃圾多,看着很不舒服,现在看看,这草原多美啊!”44岁的卓玛加是曾经的贫困户,2018年扶贫搬迁来到尕秀村,住进了政府给建的小院子,一家6口养着40头牛,靠卖酥油、酸奶和务工,一年收入约5万元,早已脱贫。“现在生活跟这草原一样美。”卓玛加望着远处的草原说。</p><p>  而今,尕秀村成了样板村,“全域无垃圾”也成了甘南的一张“金名片”。2015年以来,甘南筹措资金2.9亿元用于城乡环卫设备购置、保洁经费及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等,组织发动各族干部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870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85万吨。</p><p>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观念,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老百姓心里扎了根。”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俞成辉说,“生态美了,我们还要让腰包鼓起来,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p><p>  “环境整治是‘尕秀1.0’,我们还有升级版的‘尕秀2.0’。”苏努东珠说。</p><p>  2019年,尕秀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给接待能力带来了挑战。尕秀村引进了旅游餐饮管理企业,建起了中央厨房,对牧家乐民宿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不仅保证了服务品质,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如今,尕秀有美景有美食,全村393户1910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p><p>  甘南不只有尕秀,一项乡村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催生了旅游专业村167个,扶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藏家乐1449家,为3.8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旅游增收搭建了平台,农牧民在享受秀美生态的同时,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美好生活。</p><p>  “金名片”从何而来(记者手记)</p><p>  到甘南去,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全域无垃圾”。即便在路边角落,也看不见一个饮料瓶、一只塑料袋……全州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成了一张“金名片”。</p><p>  怎么做到的?尕秀村的做法很典型,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干群一起加油干,这便是实干精神的生动诠释。</p><p>  靠实干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美了,环境好了,群众的腰包鼓了,也就更有动力去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甘南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p><p>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5日 06 版)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