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老狼网

   日期:2020-08-13 12:23:04     作者:wangxiao    浏览:22    
核心提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民观点)——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④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面对自然
<p>  <strong>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民观点)</strong></p><p>  <strong>——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④</strong><br /></p><p>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p><p>  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能从一时一地来看问题,一定要树立大局观,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1b15938966ed0647b15d30aa.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p><p>  梳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综合性、系统性是一个鲜明特点。有沙漠的绿化,毛乌素沙地茫茫沙海变成大片绿洲;有水和大气的治理,黄河水质明显改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按照系统思维推进生态环保,日益成为共识。</p><p>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符合生态的系统性,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沙进人退”转为“绿进沙退”,各自为战转为全域治理,多头管理转为统筹协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牢固树立、深入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p><p>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系统治理全面落实在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在污染防治中,顺应空气、水流变动不居、跨区流动的特点,更加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联动、相互配合,防止各自为政、以邻为壑;在环境治理中,划定生态环保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更加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分工协作,避免某一个方面拖后腿;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更加注重各项制度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生态治理的宏观体制、中观制度、微观机制都在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更加完整、治理能力更加优化。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取得生态治理的最优绩效。</p><p>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治理的大局观、全局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哪个地方、哪个部门,无论处于生态环保的哪个环节,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经由生态系统的内部传导机制影响到其他地方,甚至影响到生态环保大局。因此,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能从一时一地来看问题,一定要树立大局观,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如此才能形成系统性的治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p><p>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多头治理等问题。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就很容易顾此失彼,生态就难免会遭到破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旨在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是通过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必将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夯基筑台、保驾护航。</p><p>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美好的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花、有树、有群莺。今天,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应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下大力气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让美丽中国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p> <p>  本报评论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