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导弹“筑巢人”沙子呷:中国火箭军工程部队要向“智慧工兵”转型-武汉的景点

   日期:2020-08-13 15:42:56     作者:wangxiao    浏览:13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题:导弹“筑巢人”沙子呷:中国火箭军工程部队要向“智慧工兵”转型记者李纯为导弹“筑巢”18年,中国火箭军某工程旅彝族营长沙子呷却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从未亲眼
<p>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题:导弹“筑巢人”沙子呷:中国火箭军工程部队要向“智慧工兵”转型</p> <p>  记者 李纯</p> <p>  为导弹“筑巢”18年,中国火箭军某工程旅彝族营长沙子呷却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从未亲眼见过导弹的容貌。“在电视、网络上看到导弹腾空而起的时候,才知道导弹是长这样的,原来我们是在为它安家。”</p> <img alt="沙子呷指导凿岩台车操作手改进钻爆方法 。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5e76ebda5b193b75164a242f.jpg" title="沙子呷指导凿岩台车操作手改进钻爆方法 。 方雷 摄" /> 沙子呷指导凿岩台车操作手改进钻爆方法 。 方雷 摄 <p>  18年前,收到入伍通知书的沙子呷第一次走出大凉山。乡亲们蹚着几十里山路赶到火车站,为村寨里走出的这位解放军战士送行。“当时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一句话,”沙子呷回忆说,“到了部队好好干,为村里人争光。”</p> <p>  他没有想到,实现了走出大山的夙愿,穿上军装后却又钻进了一座座大山。新兵训练结束,沙子呷来到了中国的导弹工程兵部队。</p> <img alt="沙子呷在锚喷现场指导排除堵管。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c32cbca8abc89b4a1b4aeb8e.jpg" title="沙子呷在锚喷现场指导排除堵管。 方雷 摄" /> 沙子呷在锚喷现场指导排除堵管。 方雷 摄 <p>  这是解放军级别最高的工程兵部队,曾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当前负责火箭军导弹阵地的建造。此前对这支部队的公开报道极少,一如沙子呷所言:“很多人只看过导弹升空的那一刻,却不知道导弹住在什么样的‘家’。”</p> <p>  参军之初,沙子呷不会说普通话,生活习惯也与他人不同。“吃饭用手抓,牙刷不会用,说话不能沟通。”班长叫他去拿一把铁镐,他听不懂,只能看班长蹲在地上画出镐头的形状,边看边猜。</p> <img alt="沙子呷指挥凿岩台车掘进。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b388505ff155bc211facddc3.jpg" title="沙子呷指挥凿岩台车掘进。 方雷 摄" /> 沙子呷指挥凿岩台车掘进。 方雷 摄 <p>  时任指导员叶国迎送给沙子呷一本字典,逐字教他汉语,念报纸纠正发音,开会时多让他发言。“补习”半年,沙子呷逐渐能与战友正常交流。说起这段兵之初的困苦,他的话语中还带有些彝族儿女的诗意:“经历过寒冷的冬天,最知道太阳的温暖。”</p> <p>  对这些导弹工程兵来说,“太阳的温暖”也只是个比喻。长年置身于粉尘弥漫、高温高湿、噪声震耳的“地下长城”,官兵们日均工作14个小时。火箭军某工程旅政治委员蒋刚彪形容说,战士们平时“两头不见天日”,“清洁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滋润的雨露,对我们来说都是‘奢侈品’”。</p> <img alt="沙子呷在爆破作业面装填炸药。 刘明松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0e78ac67b530871e270cffc8.jpg" title="沙子呷在爆破作业面装填炸药。 刘明松 摄" /> 沙子呷在爆破作业面装填炸药。 刘明松 摄 <p>  赴该旅采访期间,记者与分散在大江南北多个工区的导弹工程兵部队视频连线。画面中,爆破碎石和粉尘喷涌而出,隧道能见度几乎为零;开凿机械轰鸣不止,难以听清现场官兵对施工进度的介绍……</p> <p>  彝族人善于歌唱,但沙子呷的嗓音十分沙哑,他告诉记者,这是长年呼吸爆破粉尘留下的“后遗症”。</p> <img alt="沙子呷用竹片装炸药。 刘明松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8c8d6b0cd0d1e19a6eac73f3.jpg" title="沙子呷用竹片装炸药。 刘明松 摄" /> 沙子呷用竹片装炸药。 刘明松 摄 <p>  长期在地底、山洞中进行体力劳动,环境艰苦与施工强度可想而知,导弹“筑巢人”的生命安全还会受到塌方、山洪、泥石流的威胁。</p> <p>  一次在隧道中巡察时,沙子呷听到了细微的流水声。手电光束循声照向断面,一指宽的裂缝清晰可见,岩壁一侧已向外鼓出。他立即向洞内跑去,大喊着“赶紧往外撤”。惊慌之际,隧道最深处的一名新兵被石块绊倒,沙子呷一把将其搂住,拖拽着奔向洞口。</p> <img alt="沙子呷与战士们鏖战在“水帘洞”排水。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27eed14c95e3355e6cdf595e.jpg" title="沙子呷与战士们鏖战在“水帘洞”排水。 方雷 摄" /> 沙子呷与战士们鏖战在“水帘洞”排水。 方雷 摄 <p>  “脚刚站稳,还没来得及回头看呢,身后就是一声巨响。”跑出三十多米,作业面的拱顶突然坍塌,数百立方的石渣“像泥石流一样涌出来”,将片刻前官兵们站立的地方掩埋。“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大家抱在一起,哭了。”忆及当时,沙子呷话音低沉。</p> <p>  自成立以来,这支导弹工程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任务中时有官兵受伤甚至付出生命。战士们在坍塌的岩石上摆上一支烟,缅怀倒下的战友,继续“苦干”劈山前行。</p> <img alt="沙子呷带领测绘班检查被复质量。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98d68e00262bc686693eca2e.jpg" title="沙子呷带领测绘班检查被复质量。 方雷 摄" /> 沙子呷带领测绘班检查被复质量。 方雷 摄 <p>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适应当下火箭军的发展需求,这支“东风快递”的“筑巢”部队瞄准技术革新,凭借“巧干”实现“不让导弹等阵地”的承诺。</p> <p>  某次任务期间,导弹工程兵部队“撞上”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跨度断面,惯用的水泥浇筑方法难以应对新的挑战。一番考量后,官兵们将单个钢模板拼接改为一次性搭建两套平行模板,装配安全网后交叉使用,提前4个月完成了任务。</p> <img alt="沙子呷严抓细抠施工质量。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21af69500312d7be2716e44f.jpg" title="沙子呷严抓细抠施工质量。 方雷 摄" /> 沙子呷严抓细抠施工质量。 方雷 摄 <p>  “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在沙子呷看来,正是出于保证施工安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多重考虑,促进科技创新应用于国防工程建设是导弹工程部队发展的关键。进入新时代,急难险重任务叠加工程数量上升,“信息化管理、机械化施工、智能化建造”的“智慧工兵”模式成为火箭军工程兵转型的方向。</p> <p>  据火箭军某工程旅旅长张杰介绍,中国导弹工程部队已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还将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装备,着力推动部队的智能化发展。</p> <img alt="沙子呷练就了听水流声音研判施工险情的本领。 方雷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97a8bb739d14ad3531df51bf.jpg" title="沙子呷练就了听水流声音研判施工险情的本领。 方雷 摄" /> 沙子呷练就了听水流声音研判施工险情的本领。 方雷 摄 <p>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沙子呷提交了相关建议,他希望用科技的力量,为火箭军工程兵的智能化进程按下“快进键”。</p> <p>  他的另一个愿望则是亲眼看看导弹。频繁转战各地工区,工程兵不等导弹“入住”就匆忙离开“新房”,从未与这些“大国重器”有过“一面之缘”。</p> <p>  “遗憾的同时也感到很骄傲。”虽然只是在电视上见过“长剑出鞘”,沙子呷说,导弹升空的瞬间是火箭军工程兵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感觉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助托起导弹飞向蓝天。”(完)</p><!--画中画广告start--><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3/99266bf302689baf33e9fc7c.jpg" width="336" height="280"/>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