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次在京考察 强调这件大事须臾不可放松</strong></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133e2bd83435f1211ea6f6c0.jpg" /></p>
<p>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赢得这次大考,既要立足当前,抓好当务之急,又要放眼长远,谋划未来之策。3月2日,习近平继上月调研指导疫情防控之后,再次在北京考察。作为战“疫”总指挥的他,在此行中重点关注了什么,做了哪些重要部署,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p>
<p> <strong>硬仗之下,习近平看了哪些硬核产品?</strong></p>
<p> 2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军事医学研究院考察。疫情发生以来,军事医学研究院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6f6e38d31591b804fa4fb739.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军事医学研究院(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p>
<p> 在仪器测试楼,习近平察看了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他说,要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通过打这场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strong>拿出更多硬核产品。</strong></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89288a46464dc351d9bc6d0e.jpg" /></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314c352c0bfb3d95195db212.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重大疫情应急防控药物研究室,科研人员正在检测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杨立峰拍摄)</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2d4252b2e8aa628a8ace5c93.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这是实验过程中的定容操作。(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p>
<p> 在考察现场,习近平希望一线专家和科研人员再接再厉,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检测试剂,全力满足抗击疫情需要。</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33c59a0348af9f20aeaae1a2.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血液样本(血清、血浆、全血)中的抗体。(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38debf892f1d0fa2682c75c5.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是配合上图中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的。(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c89e2d4d70213578be62f0d2.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集成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箱,配备了开展核酸检测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和耗材,便携性强,灵活机动。(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p>
<p> 随后,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他先后走进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并观看了正在进行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
<p> 就在上月2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京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它是用于呼吸道多病毒检测的全新微流控芯片系统,只需采集口咽拭子等分泌物样本,在1.5小时内便可一次性检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病毒,有助于医务人员精准诊断、精准治疗。</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3e62c6896f8ad0e7d3c1ff67.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程京院士(左三)和他的研究团队。(总台央视记者龚琬茹拍摄)</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8a09a1576cb9c0cc3e0b96eb.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图中蓝色序号前6种呼吸道病毒,能够被全新微流控芯片系统一次性检测出来。(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p>
<p> 当天,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也向总书记汇报了所在团队的研究进展。他从今年1月上旬就开始组建团队,研究新冠病毒疫苗。几天前,他们团队揭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瞬间与人体细胞复合物的结构。张林琦说:“知道了病毒如何打开人体的‘大门’,就能够进一步知道如何来保护这个‘大门’。”</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ec27f9f775a28a98eb2e160f.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张林琦教授</p>
<p> 习近平在2月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说:“我在2016年就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3月2日的考察中,他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p>
<p> <strong>怎样用好“最有力的武器”? </strong></p>
<p> <strong>习近平提出这些要求 </strong></p>
<p> 习近平说,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当前,打赢这场战争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总书记说:“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p>
<p> <strong>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strong>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一直看重科技这个“最有力的武器”。</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b70dda6e5f54d033393602c4.jpg" /></p>
<p> 在3月2日的考察中,习近平说,<strong>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strong></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5fe73390a49252d89207742f.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姓军为战,强国为民”是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创新攻关的准则。(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p>
<p> 这些事,总书记盯得很紧——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p>
<p> 这些事,总书记看得很重——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他还提到,要“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p>
<p> 这些事,总书记说得很细——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p>
<p> <strong>面对这一重大风险挑战,须有“国之重器”</strong></p>
<p> 在习近平的眼里,科技不仅是打赢当前这场战争“最有力的武器”,而且还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国之重器”。他在3月2日的考察中说,<strong>“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28bfc297c40a313a17c61854.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清华大学医学院。当天,习近平还在这里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科技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p>
<p>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不止一次谈到生物安全的问题。2月14日,他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说,引发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数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e53f5458237bec71a817ec07.jpg" /></p>
<p>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p>
<p>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代价极其沉重。习近平说,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strong>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strong></p>
<p>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倚仗“国之重器”。在3月2日的考察中,习近平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1cad71d1e18dc58f012fc98b.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图中芯片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程京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的,用于呼吸道多病毒检测的全新微流控芯片。</p>
<p> 恩格斯说过,<strong>“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strong>发挥制度优势,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运用好科技这一“最有力的武器”和“国之重器”,我们就有信心赢得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考。</p>
<p> 监制丨申勇</p>
<p>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p>
<p> 视觉丨陈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