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安徽之行,习近平为何先看淮河?-徐利刃

   日期:2020-08-19 10:21:04     作者:wangxiao    浏览:15    
核心提示:时政新闻眼丨安徽之行,习近平为何先看淮河?特殊之年的汛情牵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连用“五个安全”来强调今年这件事的极端重要性:“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
<p> <strong> 时政新闻眼丨安徽之行,习近平为何先看淮河?</strong></p> <p>  特殊之年的汛情牵动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连用“五个安全”来强调今年这件事的极端重要性:“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8月18日,总书记赴安徽考察,首先就来到被视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防汛“风向标”的淮河。</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f389e9f788ff798f77438f90.gif"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习近平安徽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图</p> <p>  <strong>看王家坝闸:</strong></p> <p>  <strong>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strong></p> <p>  千里淮河,总落差200米,流到王家坝之前,落差就占了178米。位于淮河上中游分界点的王家坝,历史上就是经常决口进洪的地方。1953年,王家坝闸建成,与180.4平方公里的蒙洼蓄洪区、曹台退水闸共同构成蒙洼蓄洪工程。</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7431afd90d87b5fa95612d7b.jpe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王家坝闸位置示意图</p> <p>  习近平当天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125b221030ef1d52752d4a23.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王家坝闸(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p> <p>  29.3米,是王家坝闸的保证水位。一旦淮河水位超过保证水位且继续上涨,就需要视情开闸蓄洪,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缓解上游洪水压力,护佑中下游生命财产安全。</p> <p>  自1954年至2007年,王家坝闸在12个年份15次开闸蓄洪,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而第16次开闸蓄洪,就发生在一个月前。</p> <p>  今年7月20日8时30分,王家坝闸水位已达29.75米,超过保证水位0.45米,王家坝闸接到了国家防总开闸蓄洪的命令。</p> <p>  开闸前一晚,蒙洼蓄洪区内住在低洼处的681户2017人,在7个小时内被紧急转移安置。3000余头大型牲畜、近10万只家禽、15个大型超市也得到妥善处理,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p> <p>  今年入汛以来,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坚持<strong>人民至上、生命至上</strong>,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月1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他要求,各有关地区都要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strong>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strong>。</p> <p>  王家坝闸,备而有用。一声令下,洪水滔滔。蓄洪区内,一片汪洋。截至7月23日13时闭闸,蓄洪区蓄水3.75亿立方米,相当于吞进了26个杭州西湖的年蓄水量。蒙洼蓄洪区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王家坝精神”再次名扬全国。</p> <p>  就在总书记探访淮河这一天,8月18日0时,淮河干流水位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淮河安澜,王家坝闸,厥功至伟。</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d3923389637e29e973a7f79a.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洪水逐渐退去,水位降至25.5米左右。(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p> <p>  在王家坝闸,总书记察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等情况。一个月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strong>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strong>,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望着眼前这条淮河,总书记有着更远的思虑。</p> <p>  <strong>看扶贫车间:促复工复产 防致贫返贫</strong></p> <p>  习近平随后来到王家坝镇的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93ab785cacef5274fa8920fb.jpg" /></p> <p>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占地8000平方米。(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p> <p>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是当地返乡人士创办的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以生产销售和代加工拉杆箱、书包、防护隔离服等为主,现有员工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人。据车间负责人介绍,这次开闸蓄洪导致公司停工15天,损失20多万元,但员工补贴仍照常发放。</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ca52c456e364c87272968c85.jpg" /></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fd22eedccdefe983be39744d.jpg" /></p> <p>  △工作现场以及书包、拉杆箱等产品展示。(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段德文拍摄)</p> <p>  35岁的张丽在红亮箱包公司工作,家里两个孩子由父母照看,老公在杭州务工,生活负担较重。这次开闸蓄洪,家里6亩地中有2亩玉米受灾。当地政府除了发放补贴,还免费提供绿豆和萝卜种子,现在已经完成补种。她也很快回到公司继续上班。</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6d1a9c414921ac5120befb8f.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正在扶贫车间工作的张丽。(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p> <p>  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已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还新增就业10人,其中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人。</p> <p>  7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支持受灾的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地区和受灾困难群众给予支持,防止因灾致贫返贫。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总书记这次专程探访受灾地区的扶贫车间,表达的就是<strong>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strong>的坚定决心。</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ca8a8b8aaef7531cdd41236c.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正在缝制中的书包(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p> <p>  <strong>看西田坡庄台:</strong></p> <p>  <strong>精心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 </strong></p> <p>  习近平当天考察的最后一站,是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p> <p>  蒙洼蓄洪区内有近20万居民,除了转移的2000多人,绝大多数居民安心居住在有着牢固堤防的保庄圩或者在高地上建设的庄台上。蒙洼蓄洪区共有6个保庄圩和131个庄台,蓄洪期间靠着船筏与外界交通,如同洪水中的生命方舟。</p> <p>  总书记调研的西田坡庄台与王家坝闸“同龄”,建于1953年,是一个占地13.2亩、台高海拔30.6米的安全庄台,现有居民24户51人。</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1e35dfc7a8c95936fe0d8c74.jpe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西田坡庄台(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p> <p>  随着退水闸开闸退洪,蒙洼蓄洪区的道路目前已恢复畅通,农田也具备耕种条件。当地迅速改种补种绿豆、毛豆、早熟玉米和其他蔬菜。</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b898b4072dce4bf5bc78dc38.jpg" /></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a3d281130c7e8ac89cb86cea.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村民正在补种卷心菜和红薯。(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赵化拍摄)</p> <p>  在西田坡庄台,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农作物补种等情况。4年前的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也曾来到遭受过特大洪灾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了解灾后重建情况。看到村民已经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就要做到,今后党和政府还会关心支持大家。</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25364bad120c1208f98ce240.jpg" /></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19/2dd1da74781f89c4da5a8166.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当地种植的芡实,可药食两用。(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p> <p>  正如总书记所言,防灾减灾救灾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strong>汛期仍未结束,防汛不可放松。</strong>中国在应对疫情大考的同时,也必定会交出防汛救灾的合格答卷。</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