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习近平,发扬,  谅解备忘录 

【幸福花开新边疆】昌宫一家的脱贫路:搬家下山,住进新生活-消防救援衔条例

   日期:2020-08-21 15:27:49     作者:wangxiao    浏览:11    
核心提示:中新网山南8月21日电(郎朗)家,这个字的宝盖头象征着人头上的屋顶,燕子衔泥做窝,喜鹊树枝筑巢,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需要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而房子是这一切的载体。从大山上搬下来
<p>  中新网山南8月21日电(郎朗) 家,这个字的宝盖头象征着人头上的屋顶,燕子衔泥做窝,喜鹊树枝筑巢,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需要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而房子是这一切的载体。从大山上搬下来的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证明,房子,不仅装着家,还装着新生活的可能性。</p> <img alt="扎杂村居民原来的房子建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上,为木石结构。 李硕行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1/0c09d8e919fd97184af5dbad.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扎杂村居民原来的房子建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上,为木石结构。 李硕行 摄" /> 扎杂村居民原来的房子建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上,为木石结构。 李硕行 摄 <p>  <strong>过去那些摇摇欲坠的房子</strong></p> <p>  昌宫终于在59岁这年有了一张全家福。</p> <p>  照片中,一家四口穿戴整齐站在新家客厅里,背后是新买的50寸电视机,女儿女婿在母亲身边抿着嘴笑,两个小外孙眼神写满好奇,看着镜头外。这是搬进新家后,政府统一组织给大家拍的。</p> <p>  全家福——这个概念在今年以前从未出现在昌宫的世界中,事实上,她以前的生活环境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p> <p>  生活在西藏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昌宫,原本和村子里480户2154人一样,住在村子北边的山上,这里是高原牧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p> <img alt="昌宫在新家客厅里"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1/3f90bc124e120761f36805f6.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昌宫在新家客厅里" /> 昌宫在新家客厅里。 郎朗 摄 <p>  山上的房子都是木石结构,空间低小,采光通风不好,白天还需要开灯;房屋布局凌乱密集,常常出现两家共用一堵墙的情况,墙左边的人家吵架了,墙右边的还能帮着劝架,隔音极差,而且还没有厕所。</p> <p>  此外,牧民们的房子位置多在坡地,路窄弯多,根本进不了车,搬运东西只能是手提肩扛,而且,村里学校、卫生所等机构都在山下,虽然看着不远,可每回下山都得走半小时左右。</p> <p>  这里电压也不稳,常常断电,一断就是两三天;吃水更是个大问题,山上没有自来水,村民想用水,必须去500米以外的地方用大水壶取水。</p> <p>  和昌宫同村的五年级小学生赤列措姆今年只有13岁,已经需要跟着家里人去取水,背着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水壶,她一天要往返5次。再算上帮家里洗衣服、做饭、学校和家之间的往返,小姑娘的课余生活忙得很。</p> <p>  原来的居住地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特别是近几年降雨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很多民房出现地基沉降、墙体开裂、漏雨等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p> <img alt="易地搬迁后的扎杂村。 李硕行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1/ec9c30962daae3e7a726afe6.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易地搬迁后的扎杂村。 李硕行 摄" /> 易地搬迁后的扎杂村。 李硕行 摄 <p>  <strong>房子,装着新生活的可能</strong></p> <p>  扎杂村必须得搬家,可是搬去哪,怎么搬?</p> <p>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背景下,2018年1月,扎杂村搬迁安置项目落地实施,新的搬迁点就选在了山下。</p> <p>  一开始,人们对于要搬家这件事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是世代生长的地方,感情深厚;加之对新房不了解,难免有所顾虑。平时共用一堵墙的邻居此时抱成一团,你家不搬,我家也不走。</p> <p>  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总支部书记扎西平措组织了专班,开展集中宣传,并逐一走访,一对一向村民讲解房屋功能、户型等细节,通过近半年的工作,终于锁定了169户788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其中79户29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p> <img alt="易地搬迁点的房屋。 李硕行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1/ccf8f863f22a43c55855b8f4.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易地搬迁点的房屋。 李硕行 摄" /> 易地搬迁点的房屋。 李硕行 摄 <p>  根据《搬迁协议书》,建档立卡户每户需自筹资金1万元,非建档立卡户需自筹资金房建总投资的30%。房屋也根据每户人数的不同被分为4个种类,以昌宫家为例,她家5口人,对应的房屋面积为149.61平方米,由于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所以自己只需要出1万元。</p> <p>  从2018年9月开工,到2020年6月村民搬进新居,新搬迁点的建设只用了不到2年,而且水、电、路、讯等设施全部配套到位,还新建了文化休闲广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户家里修建的水旱厕所,夏天可正常使用水厕,到了冬天水管冻住,水厕无法使用时,可以使用旱厕。</p> <p>  为了让搬下来的村民能安居乐业,搬得出、稳得住,扎杂村开始实施温室大棚、羊毛加工等项目,并鼓励大家去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务工,每人每天创收达到300元;而村里留守的劳动力,也根据自身情况实现了就近就便务工。</p> <img alt="昌宫在新家里给牲畜晒营养草。 郎朗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1/604ffcd20389dd9ad726124d.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昌宫在新家里给牲畜晒营养草。 郎朗 摄" /> 昌宫在新家里给牲畜晒营养草。 郎朗 摄 <p>  搬家后,赤列措姆以前放学走半小时才能回家,现在只用10分钟。搬进新家也让她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向往,她想去拉萨读初中,想做藏语老师,更想去上海或者北京读大学。</p> <p>  而昌宫则头一回感受到房屋宽敞明亮是什么感觉,再也不用担心断电了,在家里就能喝到自来水更是给了她新鲜的体验。“还是下来住舒服。”她笑着说。</p> <p>  现在,昌宫的女婿每天放牧的收入从10元提高到了140元,女儿也在外卖酥油、奶渣之类的吃食,家里养殖的羊和牦牛也将带来经济收益,在她看来,眼下的生活处处充满希望。(完)</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