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00后”大学生: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为抗疫出一份力|我是志愿者</strong></p>
<p> 看到招募需求,“秒回”!</p>
<p> 我叫陈鑫,“00后”。人在南京,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为在武汉的新冠肺炎聋人患者做手语翻译,随时在线待命。在当时医生比较急着找人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些帮助。我现在也还在待命,有任何需要随时上。</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2a3419c905681726a0c1845e.jpg" /></p>
<p> 2月12日下午,我在手语交流的微信群里看到一位解放军医护人员发布的招募手语翻译的信息,就立马报名。和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了解到在火神山医院感染四科一病区有一位75岁的聋人患者。</p>
<p> 老奶奶似乎也不识字,所以,医生和她交流病情特别不方便,这也急坏了医护人员。</p>
<p> 我学习手语,本身也是希望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平时,我也会到医院做志愿者,给门诊的聋人患者做手语翻译。在这种时候,我想作为一名手语翻译,都会去做的。</p>
<p> 联系上之后,我就提出是不是可以开视频直接和患者沟通。医生换了另外一部在病房污染区使用的专用手机。我们就这样,通过手语交流了起来。</p>
<p> 老人当时跟我说,她嗓子痛,不太能吃东西,还有咳嗽的症状,已经咳了近一个星期,同时会有一些黄痰咳出。能感觉出来,奶奶很急迫想得到救治的心情。她会反复强调很多遍,自己一直咳嗽、嗓子痛,这类的内容。</p>
<p> 所以,除了在翻译病情上的内容之外。我也还翻译了,医生给她的鼓励。还有就是大家在这次疫情中,对武汉的鼓励,想让她放心。</p>
<p> 第一次接通视频的时候还挺紧张的。因为,在视野上有一定限制,怕不能特别好地转达医生和患者的意思。</p>
<p> 感动,抗疫一线没有忘记这个群体</p>
<p> 由于手语在中国各地存在差异,我一直害怕在翻译上输出信息会有误差,耽误奶奶的病情。后来看到有很多人转发关于“武汉第一医院护士进去病区给那个聋人奶奶做翻译”消息的时候,我心情非常激动。在报道那位护士之前,我们“中国聋人学术研究群“的武汉第一医院医导服务队队长发布了他们要进武汉火神山医院工作的消息。看到那个视频还是很激动,因为她用的是方言手语(武汉手语),她可以更好的进行沟通,建设沟通无障碍的环境。</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55b13968a31f2940cc243647.jpg" /></p>
<p> 因为手语交流的过程被拍下来发了短视频。之后我看到有,滨州医学院的一位聋人大学生画了一个漫画。当中以聋人患者身份写了一段话是“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医院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群体,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手语翻译,当我和手语翻译视频的时候,我心里感到很温暖”。</p>
<p> 其实在防疫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北京的新闻发布会,加设了手语翻译员,这位同行自制了透明口罩,还有上海市新闻发布会的手语翻译实时屏幕明显变大,使聋人朋友可以更好的接收国家对于防疫工作的一些措施。以及还有全国各地拍摄了很多手语视频。</p>
<p><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3/03/dcd10f6889de6e72724b3bd2.gif" /></p>
<p> 尽自己所能,帮助聋人群体</p>
<p> 疫情防控当前,我积极配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录制了“手语版防疫指南”的视频,目的是让更多的聋人朋友能更好保护自己,做好疫情防控。</p>
<p> 我们学校的校训“仁爱、求真、笃行、拓新”。其中,“仁爱”为首,也就是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心他人。</p>
<p> 没想到这一次也可以为抗击疫情、救治患者以手语翻译的方式出上一份力。隔绝病毒,不忘聋人。</p>
<p> 总台央广记者:刘飞、于子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