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抗击新冠肺炎)“第一份慰问”与“新一批物资”折射中伊友情不同寻常</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第一份慰问”与“新一批物资”折射中伊友情不同寻常</p>
<p> 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p>
<p> 作为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向中国发出慰问的国家,伊朗政府1月23日即表态支持中国抗“疫”。此后,中伊两国政府、民间沟通互助举动不断,折射出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情厚谊。<!--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
<p> 在伊朗疫情加剧后,中国感同身受,向伊朗提供防疫物资,并派出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支持伊方抗击疫情。伊朗驻华大使馆的最新消息显示,伊朗将把中方诊疗方案翻译成波斯语向公众发布。新一批来自中国的防疫物资已于3月3日运抵德黑兰。两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情谊。</p>
<p> <strong>“与中国站在一起”</strong></p>
<p> 疫情期间,伊朗总统鲁哈尼称赞中国政府勇于承担责任,尽最大努力抗击疫情。伊朗外长扎里夫通过社交媒体、通电话以及会见中方官员等方式表达对中国抗疫的支持,并多次提及“与中国站在一起”。</p>
<p> 1月23日,扎里夫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文向中国发出“第一份慰问”。2月,扎里夫两度与“好朋友”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并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王毅。在与王毅的三次互动中,扎里夫传递出三方面信息:肯定中国政府以负责任、透明的态度及时果断应对疫情;伊朗政府和人民将继续向中方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和帮助;愿同中方加强交流合作,借鉴中方抗疫经验。</p>
<p> 此外,伊朗负责科技事务的副总统萨塔里也向中国发出诚挚慰问。萨塔里表示,中国政府以举国之力抗击疫情,并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通力合作,为防止疫情蔓延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这个特殊时刻,伊朗坚定地与中国站在一起。</p>
<p> <strong>“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strong></p>
<p> 伊朗不仅是最早向中国发出慰问的国家,也是最早援助中国的国家之一。2月1日,伊朗红新月会将捐赠的口罩运抵北京。伊朗驻华大使馆当天在微博上表示,“希望为中国抗疫略尽绵薄之力。”2月13日,伊朗捐赠的第二批医疗物资抵达中国。伊朗驻华大使馆再次表态称,“抗击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战役……中国胜则世界胜!”</p>
<p> 而当伊朗国内疫情加剧之时,中国也没有袖手旁观。在2月的最后一周,中方紧急向伊方捐赠口罩及病毒检测试剂盒,又从中国国内调运一批防疫物资。2月29日,一个由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5人志愿专家团抵达德黑兰,并于3月2日会见了伊朗红新月会会长佩拉维。3月3日,来自中国两家公益组织和众多民众捐赠的新一批防疫物资运抵德黑兰。</p>
<p> 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日前表示,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刻,伊朗政府率先公开声援中方,许多伊朗百姓为武汉、为中国加油,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现在,中方要向伊方献上爱心,未来还将提供更多援助。</p>
<p> <strong>“人心之间,有路相通”</strong></p>
<p> 波斯谚语有云,“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中国人则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疫情之下,中伊两国人民以诚挚情谊和频频善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p>
<p> 身处武汉的伊朗小伙希那(Sina)是一名咖啡师。疫情发生后,他每天与同事们向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500杯咖啡,以此表达敬意。他们在每个咖啡杯上都写上“武汉加油!”的字样。希那在一段视频中用中文说道,“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p>
<p> 一位名叫雅琪的伊朗“网红”近期在多个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支持两国共同抗疫,吸引众多网友关注。雅琪的网名叫“波斯秘语”,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她在3月1日发布的视频中介绍了伊朗当前疫情,并以伊朗礼仪感谢中国“雪中送炭”提供援助。</p>
<p> 伊朗国内民众近期也以多种形式支持中国。2月18日晚,位于德黑兰的地标性建筑自由纪念塔为中国点亮。在一段特殊的灯光秀里,中文、波斯语和英语书写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等口号、中伊两国国旗以及武汉黄鹤楼等图像交替出现,传递出当地民众对中国朋友的惦念。</p>
<p> 在德黑兰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旅游展暨第三十三届伊朗国家手工艺品展上,伊朗文旅部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签名活动。众多当地民众在写有“病情无情、人间有爱”的签名板上留言,表达对中国的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