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面向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陈秋华

   日期:2020-08-28 19:44:49     作者:wangxiao    浏览:28    
核心提示:(近观中国)面向新发展阶段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题:面向新发展阶段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作者钟三屏8月26日,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度过了
<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8/5b1109395d999f1166e1fcc6.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 <p>  <strong>(近观中国)面向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strong></p> <p>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面向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p> <p>  作者 钟三屏</p> <p>  8月26日,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度过了40岁生日。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被认为塑造了中国今天的“世界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p> <p>  面对加速变化的世界变局,中国在为新发展阶段擘划中长期蓝图时,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世界中的自己,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持何种“世界观”?再次成为中国面对未来的关键逻辑起点。</p> <p>  观察家注意到,在全球经济不振,疫情前景不明,消极情绪弥漫的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近期在多个重要场合,明确表达了中国所抱持的积极“世界观”。</p> <img alt="资料图:南山区深圳人才公园上空无人机表演“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8/d0733c4cc6d97478c3546161.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南山区深圳人才公园上空无人机表演“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 资料图:南山区深圳人才公园上空无人机表演“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p>  <strong>如何看世界?</strong></p> <p>  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阐述对世界形势的重大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月24日,他在为“十四五”规划问计的一场座谈会上提出了对世界大势的最新研判——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p> <p>  基于此判断,习近平首次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他并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五个“更”,被认为体现了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进取有为的取态。</p> <p>  尽管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在中国看来,根本大势并未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p> <p>  作为最先遭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对未来世界走势的辩证研判,以及中国积极的政策选择,无疑向困顿中的世界传递了明确、正向的中国信心。</p> <img alt="资料图: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8/f72b9df94d37243cd3a49965.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 资料图: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p>  <strong>如何看世界中的自己?</strong></p> <p>  从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p> <p>  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思考与世界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国际观察家指出,在关切自身的同时,中国正更多地关注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机遇。</p> <p>  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曾给出明晰的定位——“今日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并承诺,“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p> <p>  中国最新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视为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对新发展阶段自身在世界中的再度定位。</p> <p>  习近平曾详细阐释其中的主要考虑:“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p> <p>  针对外界对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关切和误读,习近平多次作出直接回应和廓清:“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些表态,鲜明传递出中国不会与世界脱钩、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信号,表明中国愿做世界市场机会的创造者、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者。</p> <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8/28/6214bedfc642ceba25406cff.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 <p>  <strong>如何与世界相处?</strong></p> <p>  应对当前的世界逆流,中国正展现出更成熟、理性的姿态,始终寻求与世界的良性互动。</p> <p>  8月24日座谈会上,习近平的一段讲话被认为是这种相处之道的最新例证——“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这一表述得到外界积极评价,认为这表明尽管美方一些极端势力不断在制造事端,但中方的对美政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世界承担其应尽的责任。</p> <p>  疫情以来,无论面对赞扬还是抹黑,中国始终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外交逆势前行,既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扩大求同存异的朋友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倒流逆风,中国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坚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p> <p>  观察家认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坚持以合作、对话化解矛盾、冲突,将始终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方式。</p> <p>  人们相信,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抱持的积极“世界观”,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正向力量。(完)</p>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