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决以一死,以报国家!这些抗战英雄的家书,令人泪目!-孔祥明

   日期:2020-09-03 00:10:10     作者:wangxiao    浏览:16    
核心提示: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3日电(记者宋宇晟)75年前,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
<p>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3日电(记者 宋宇晟)75年前,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p> <p>  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了无数勇士的名字,也正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p> <p>  如今,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这些英雄烈士和他们的故事依然被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在心。</p> <img alt="吉鸿昌烈士牺牲前遗照 资料图片"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3/12be7ca4402951d510dc8c16.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吉鸿昌烈士牺牲前遗照 资料图片" /> 吉鸿昌烈士牺牲前遗照 资料图片 <p>  <strong>“为时代而牺牲”</strong></p> <p>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启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将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推向顶点。</p> <p>  1932年,身为军人的吉鸿昌变卖家产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这年深秋,他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此后,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亲率部队,几天之内连下康保、宝昌、沽源数镇,直击察北重镇多伦。1933年7月,失陷于日寇之手72天的多伦终被收复,这是自“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被占土地。</p> <p>  1934年11月,吉鸿昌遭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临刑前,他给妻子写下遗书,其中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p> <p>  在刑场的雪地上,他又写下一首绝命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恨不抗日死,</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留作今日羞。</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国破尚如此,</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我何惜此头!</strong></p> <img alt="资料图:赵一曼。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3/3f3e915b043aba7ac1e8957c.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赵一曼。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 资料图:赵一曼。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p>  <strong>“甘将热血沃中华”</strong></p> <p>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但在这片土地上,抵抗侵略的行动并未停止。</p> <p>  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p> <p>  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被捕后,赵一曼在狱中面对敌人的残忍酷刑,仍旧坚贞不屈。</p> <p>  期间,她以诗明志:“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p> <p>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就义当天给儿子写下遗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我最亲爱的孩子啊!</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就用实行来教育你。</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在你长大成人之后,</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strong></p> <img alt="市民参观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了解这段悲壮历史。 张亨伟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3/6f605062116962c24a470710.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市民参观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了解这段悲壮历史。 张亨伟 摄" /> 市民参观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了解这段悲壮历史。 张亨伟 摄 <p>  <strong>“必与敌周旋到底”</strong></p> <p>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型会战。</p> <p>  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10月26日,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兵留守上海闸北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撤离。</p> <p>  4天时间,谢晋元率部在这块弹丸之地,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多人。由于四行仓库紧邻租界,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舍身赴死抗击外敌的壮举。</p> <p>  他在遗书中写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strong></p> <img alt="资料图:印有多幅宛平、卢沟桥抗战等珍贵照片的历史文献。 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3/44e35c84104d2e669e7eebca.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印有多幅宛平、卢沟桥抗战等珍贵照片的历史文献。 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 资料图:印有多幅宛平、卢沟桥抗战等珍贵照片的历史文献。 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p>  <strong>“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strong></p> <p>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p> <p>  这一年12月,在山西的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strong></p> <img alt="资料图:左权。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3/695f95614c77f48e2f6c4589.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资料图:左权。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 资料图:左权。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p>  1940年8月,为了打击日寇,他和朱德、彭德怀一起指挥八路军主力,发起了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p> <p>  1942年5月,日军抽调重兵,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p> <p>  当时,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十字岭指挥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他坚决让彭德怀先撤退,又从容指挥大家有序疏散,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p> <img alt="戴安澜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3/89f6c8de67000fceef7e7052.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戴安澜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戴安澜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p>  <strong>“决以一死,以报国家”</strong></p> <p>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中国曾两次派出远征军,支援英美同盟军队。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p> <p>  当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第200师在缅甸同古保卫战中,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余人,打出了国威。</p> <p>  不幸的是,在北撤回国途中,部队遭日军伏击,戴安澜胸部腰部各中两弹,壮烈殉国。</p> <p>  戴安澜牺牲后,人们在他的皮包中发现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妻子的道别信,一封是给朋友的托孤信。</p> <p>  在信中,他坚定地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为国战死,事极光荣。</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strong></p> <p>  其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催人泪下。</p> <p>  <strong>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strong></p> <p>  75年后,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无数英雄烈士仍感动着我们。</p> <p>  在那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为争取民族独立、守卫世界和平而斗争。</p> <p>  回首过去,不仅是为了传承先辈精神、守护历史真相,更希望能让今天的人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p> <p>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