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77组核燃料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始装料</p><p> “装料”,装的是核燃料组件,也是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那么华龙一号的核燃料组件究竟什么样子?我们的记者来到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也就是华龙一号堆芯的诞生地,一起来近距离的感受一下。</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5/99399762f90e73c49c7c6046.jpg" /></p><p> <strong>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strong>在我身边的就是我们为华龙一号配套生产的核燃料组件,也就是说这就是未来华龙一号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17根×17根这样一根根的核燃料元件组合而成的。我刚刚了解到,这个核燃料组件的高度达到了四米多,重量达到670公斤左右。而整个华龙一号的反应堆堆芯是由177组这样的核燃料组件组合而成的,能够为整个华龙一号提供百万千瓦级的功率。</p><p> 用177组核燃料组件作为堆芯的设计正是华龙一号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此前,尽管我国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但是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堆芯仍旧使用的是法国157组核燃料组件的方案。</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5/1bd76df16133f01349283f68.jpg" /></p><p> <strong>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吴琳:</strong>我们在157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20组组件,177堆芯的装载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一种装载方案,所以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5/9eedc26677b0db1b0a8aba54.jpg" /></p><p> 增加了20组核燃料组件,不仅提高了整体功率,还降低了堆芯功率密度,提高了设计安全水平。从“177堆芯”方案的提出,到华龙一号真正开建,整个过程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以眼前的核燃料组件为例,专家介绍,为了保证它能够长期、安全地为华龙一号提供动力,从材料的研制到试验、验证就要经历十多年的时间。</p><p> <strong>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吴琳:</strong>我们先研制出一个材料来了以后,他先要把这个材料拿去辐照,整个全周期的辐照,至少4年半就是做试验。还要拿到反应堆进行热试,所以研制一型材料的周期很长,一般到10多年。</p><p> <strong>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strong>所以华龙一号的二三十年的研发历程,很大程度上跟这个的研制难度有关?</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5/97607efb305960ecef7742db.gif" /></p><p> <strong>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吴琳:</strong>跟这个也有关系,还有我们的设计理念有关系,还有我们的设备。我们增加了20组组件,是不是压力容器也大了?对力构件也跟着变了,泵的功率也大了,它也得变。</p><p> 只有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够真正由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也能够带动整个核电产业链的发展,从“引进来”变成“走出去”。</p><p>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 魏毅 谭振华 叶承露)</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