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新网哈尔滨9月8日电 (宋天宁 记者 刘锡菊)8日,由黑龙江省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北疆科学考察历程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通过展出120余张精美图片,60余件实物展品向观众展现了百年前博物学家桑志华在我国北方科考研究过程。此展不仅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了各地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更让南北游客们领略科学考察的内涵。</p>
<img alt="展览现场。 刘锡菊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8/3c49e2f0c8e3028bf846b16c.jpg" title="展览现场。 刘锡菊 摄" />
展览现场。 刘锡菊 摄
<p> 据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出的展品是博物学家桑志华留下的。1914年,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1876-1952)来到天津,开始了对中国北方长达25年,行程近5万公里的野外发掘和科学考察,足迹遍布黄河以北十几个省份的荒山野岭、沟壑密林、山河湖海。他搜集整理古生物、古人类、动植物、地质、民俗等多学科藏品20余万件,其中许多藏品为世界独有,取得了一系列震惊国内外学术界的重大发现。以数年采集的藏品为基础,桑志华筹建了北疆博物院,法文名称是“MuséeHoanghoPaiho(黄河白河博物馆)。</p>
<img alt="展馆内部分展品。 宋天宁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8/20f8c3d1534a71cc0954dd50.jpg" title="展馆内部分展品。 宋天宁 摄" />
展馆内部分展品。 宋天宁 摄
<img alt="此次展出的展品是博物学家桑志华留下的。 宋天宁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8/95af9a90d90cff1cfef99a04.jpg" title="此次展出的展品是博物学家桑志华留下的。 宋天宁 摄" />
此次展出的展品是博物学家桑志华留下的。 宋天宁 摄
<p> 此次展览分为“开启科学考察之旅、地质古生物与古人类科学考察、植物科学考察、动物科学考察”四个部分,展品中包括原始(长鼻)三趾马头骨、更新世早期德氏马头骨、更新世早期直隶犬头骨等珍贵文物。</p>
<img alt="部分展品。 宋天宁 摄"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08/27682777517a06592cb3c2ce.jpg" title="部分展品。 宋天宁 摄" />
部分展品。 宋天宁 摄
<p> 据介绍,桑志华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藏品,还为后世留存了大量珍贵的野外考察、发掘的第一手资料。他把绝大部分材料、成果都留在了中国。“通过此次展览,我不仅看到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藏品,科学家们风餐露宿、不畏艰难、勇于求索、坚韧不拔的科考精神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天翔说。(完)</p><!--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