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好的投资-姓名拼音正确书写格式

   日期:2020-09-10 08:39:25     作者:wangxiao    浏览:13    
核心提示: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好的投资《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闫肖锋发于2020.9.14总第964期《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以为只有投资才能拉动经济的观点是严重
<p>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好的投资</p> <p>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闫肖锋</p> <p>  发于2020.9.14总第964期《中国新闻周刊》</p> <p>  最近,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以为只有投资才能拉动经济的观点是严重的认识误区。我国投资率已经持续过高,导致投资效率越来越低,而民生领域的若干关键缺失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将资源用到困难人群身上,比投资无效项目更能促进经济复苏。<!--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 <p>  最新数据表明,二季度短暂的消费回升态势正在趋缓或停滞,居民消费增长仍在下降区间,这势必令下一步经济复苏受限。这一危险信号提醒我们,企业倒闭、裁员以及房价非理性上涨限制了居民消费,而消费疲软又使企业生产和销售受阻,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收入和消费。这一恶性循环如不打破,经济就难以走出衰退。</p> <p>  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自二季度以来正在走向恢复。而接下来怎么走、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积极到位,就成为化解困境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解决的是:一方面聚焦民生,解决居民的住房和消费困难,另一方面应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负。与此同时,还应改善市场环境。</p> <p>  首先,关键还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企业。为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为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救助,给有生存发展潜力但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减压,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使他们保住就业岗位。解决了这些问题,居民收入和消费才能稳定下来,市场需求才有保障,经济才能复苏。</p> <p>  其次,走出只有投资才能拉动经济的认识误区。我国投资率已经持续过高,目前仍在43%以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而消费率显著过低,特别是居民消费还不到GDP的39%,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过高的投资率导致投资效率越来越低,资源大量浪费,而民生领域的若干关键缺失却迟迟得不到解决。</p> <p>  当前,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只有扩大投资才能拉动增长的传统思路上。有些政策是四面出击,到处“撒胡椒面”;另一些政策是做无效投资,比如马路挖开重铺,类似这样的投资是浪费资源,应该尽快叫停。</p> <p>  要认识到,居民消费才是国内需求的主体,消费需求占比过低,消费疲软,内需就不可能有力带动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过多地把资源用于投资扩张,对带动经济增长不仅远水不解近渴,而且是严重的资源错配和浪费。</p> <p>  中央提出,要“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在当前,解困就是最好的投资。当前政策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把有效的资源用到困难人群身上,比用到那些无效的投资拉动项目上,对促进经济复苏会有效得多。</p> <p>  更持久的挑战,是政府支出结构的转型。要改变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关键是政府支出结构应改变政府投资过多、行政管理支出过多的局面,将支出重点转到民生上面来。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负,解决新城镇居民市民化和社会保障覆盖、住房负担过重等问题,使居民消费需求能够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就业扩展,有利于大众消费回升,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p> <p>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34期</p> <p>  <strong>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strong>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