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建立海内外求学衔接机制迫在眉睫-泰康之家蜀园

   日期:2020-09-15 11:08:14     作者:wangxiao    浏览:12    
核心提示:建立海内外求学衔接机制迫在眉睫9月初是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的时间,然而近期多所高校却重新发布了扩招本科新生的信息。上周,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多家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接连
<p>  建立海内外求学衔接机制迫在眉睫</p><p>  9月初是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的时间,然而近期多所高校却重新发布了扩招本科新生的信息。上周,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多家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接连发布增额录取招生信息,向持有国外优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中国籍学生敞开入学大门,学生毕业后直接获得海外高校的学位证书。</p><p>  今年原准备出国留学且已经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因受疫情影响,准备在国内求学,他们有什么选择?按照目前的高考制度以及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他们只有3个选择:一是通过参加高考,被全日制高校录取,当然也可报考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中外合作大学或中外合作项目,毕业时可以获得国内高校文凭和合作办学的海外大学文凭。二是不参加高考,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2+2”或者“3+1”等项目,即计划外非学历的中外合作项目,完成学业,获得海外高校文凭。三是不参加高考,选择一些大学(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举办的没有纳入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类项目不需要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只需提出申请,与纳入计划招生的学生不同,计划外招生的学生将只有“单证”,即海外合作高校的文凭,中外合作大学之前在招收这类学生时通常也要求提供高考分数,把高考分数作为录取的参考。</p><p>  以此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扩招”,并非政策突破,不过是在此前招生基础上,扩大计划外招生项目的人数。而且,此次“扩招”,不要求提供高考成绩,选择根据被海外大学录取情况招生。这让放弃海外留学的学生多了一个选项,这种处理很人性化。<!--画中画广告start--><!--~336*280~--> <!-- 多条广告如下脚本只需引入一次 --> <!--画中画广告end--></p><p>  这也是现行高考录取制度和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之下所能作出的符合政策的调整。而从应对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学业发展影响看,这还不够。比如,一名在国外大学留学的大三学生,中断海外学业想回国求学,根据目前的高考制度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他们回国后如果要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必须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才能获得全日制教育机会。否则,就只能选择计划外的中外合作项目,或者选择成人高校、自考助学。进一步说,一名常春藤高校大三学生若想回国求学,将没有一所全日制高校能接受其进行全日制学习。</p><p>  计划招生、计划培养与计划管理体系,维护了整体高等教育的招生培养秩序,但也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绕不开提高淘汰率这个话题。而现实是,学生退出机制不健全让提高淘汰率遭遇巨大阻力。</p><p>  再举例来说,若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大三时被淘汰,想要继续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只能重新参加高考并填报志愿,而不能根据当年的高考成绩、大学求学表现申请转学到另一所高校。而在发达国家,这一制度是实行大学教育宽进严出的重要制度保障。</p><p>  在疫情影响下,这一问题更为凸显。国外的学生受疫情影响,可重新申请转学,但中国的留学生想转学回国内,却没有衔接机制。从近期看,我国有必要结合高职扩招,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允许有高中毕业证或高中同等学力者直接进高职求学;同时,探索本科院校的插班生制度,让准备回国求学的学生参加插班生考试,录取进相应年级求学。从长远看,则需要探索全面的“申请—审核制度”,改变全日制高校单一入口、单一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是让中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竞争的选择,也是提高教育培养质量的选择。</p><p>  <strong>(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strong>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