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老厂房变身“梦工厂”折射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变迁-夜勤

   日期:2020-09-22 16:31:30     作者:wangxiao    浏览:13    
核心提示:新华社厦门9月22日电题:老厂房变身“梦工厂”折射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变迁新华社记者付敏、张逸之竹造的穹顶连着半墙的窗帘,阳光从竹子间隙中透过,斑驳而轻柔;客座区,游人三两一桌,
<p>  新华社厦门9月22日电 <strong>题:老厂房变身“梦工厂”折射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变迁</strong></p><p>  新华社记者付敏、张逸之</p><p>  竹造的穹顶连着半墙的窗帘,阳光从竹子间隙中透过,斑驳而轻柔;客座区,游人三两一桌,细品咖啡谈笑风生;展览区,琳琅满目的精美艺术品,充满了设计师的巧思……</p><p>  这是“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海峡设计文创园里的壹壹生活美学馆,由方式设计创始人方国溪一手打造。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破旧的老厂房。<!--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时光倒流40年,这里还是一片稻田。</p><p>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第二年,特区建设破土开工,中外企业纷纷在这里投资设厂。</p><p>  199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方国溪来到厦门,在湖里区做平面设计师。“那时候湖里区这一片都是工厂,特别是上下班时间,整条街人流涌动。我深深地感受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这里就是创业热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方国溪回忆说。</p><p>  数十年来,随着厦门跨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湖里区的产业逐步外迁至岛外,留下了成片旧厂房。产业外迁了,旧厂房怎么办?2006年,在“腾巢换凤”政策推动下,湖里工业区转型升级,老厂房迎来了新生的机遇。</p><p>  岁月荏苒,方国溪已从当年的“打工仔”变成了“文创设计师”。2012年,他带领团队进驻原厦华电子厂房,深入参与其改造提升。两年后,改造后的厂房以“海峡设计文创园”命名开园。</p><p>  “这些厂房的发展是跟特区40年发展紧密相关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区的开拓精神,延续着历史文脉。”方国溪说,“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保留它们原有的工业味道,给年轻人讲述特区故事,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p><p>  作为“先行者”之一,海峡设计文创园的成功打造,为老厂房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2016年,湖里区启动“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建设,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海峡设计文创园也包含其中。一个个旧厂房被逐步改造成文创“梦工厂”,规模、集聚效应开始显现。</p><p>  在“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里,旧集装箱漆上色彩,成为各种小店;老厂房内部粉刷一新,变成室内摄影棚和秀场。</p><p>  一批批新的特区建设者入驻,在这里创业逐梦。从伦敦留学归来的女装设计师万一方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她在联发华美空间成立了设计工作室。今年,她又在新开放的联发东南天地园区打造了对外展示空间。</p><p>  “我很喜欢老厂房的空间,因为它足够大,有很多自由改造的可能性。”万一方说,“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士及朋友聚集在这里,氛围很好。园区给了我们好的创意空间,而这些设计师又为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p><p>  目前,“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已形成联发东南天地、联发华美空间、联发文创口岸、海峡设计文创园等7个相对成熟的主题园区。截至2020年7月,创意产业园实现营收约14.8亿元,引进企业615家。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