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25/eb1a01376ff5c4edc9d9bc67.gif" /></p>
<p> |天天学习| “她曾经写道:‘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p>
<p> 2015年9月28日,纽约联合国总部。</p>
<p> 习近平主席站在演讲台前,与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的人们分享这样一篇感人的日记。习近平说:“这是她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国对和平的承诺。”</p>
<p> 话音落地,掌声响起。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紧随其后的演讲中特别对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贡献表达了感谢。</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25/4507f58433d434812ab635d9.jpg" /></p>
<p> 习近平主席发言中提到的这个“她”,是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p>
<p> 2010年,35岁的和志虹在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殉职,留下年仅4岁的幼子和年逾花甲的父母。</p>
<p> 和志虹深爱家里的每一个人,但使命感让她毫不犹豫地奔赴维和一线。</p>
<p> 2007年11月,和志虹第一次来到海地。</p>
<p> 一开始住的是临时营地,条件非常差,洗澡、上厕所都是大问题;刚到不久,海地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暴力骚乱,“营区3个哨位同时遭枪击,由于有防弹玻璃掩护,哨兵才幸免于难”……</p>
<p> 如此种种,让和志虹更加深刻感受到和平的可贵。虽然存在生命危险,她却在日记里写道:“即便是第二次、第三次维和,只要祖国召唤,我义无反顾……”</p>
<p> 2009年6月,已经出色完成第一次海地维和任务的和志虹,又入选了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担任我驻海地维和警队联络官。</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25/514fbf7ec21b74316c8855ed.jpg" /></p>
<p> 和志虹生前照片</p>
<p> 在队友眼里,和志虹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p>
<p> 训练场上,她身着25公斤重的防弹衣、头盔及相关装具,与男队员一道摸爬滚打,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毫无怨言。</p>
<p> 还有一回,她在主动照料生病的队友时感染了同样的疾病,持续发高烧,眼睛肿胀得像小桃。但病情稍有好转,她就马上申请重回岗位。</p>
<p> 两次承担维和使命的和志虹,在所有的外事活动中都充分展示着中国维和警察的专业素质。</p>
<p> 第二次维和期间,和志虹还在海地办起了中文学习班,和其他会外语的队员一起教当地孩子学习中文,唱中国儿歌。</p>
<p> 这次奔赴海地之前,和志虹给丈夫和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此刻的妈妈,多么希望陪伴在你身边,亲亲你。帮你抓抓小脊背,送你读书。可是妈妈是军人,就得听从指挥、听从祖国的召唤。”</p>
<p> “妈妈说,他们都是我的哥哥姐姐,要我把爱分一点给他们。”和志虹不幸殉职后,有记者到她家采访,她年仅4岁的儿子指着妈妈和海地孤儿的合照这样说道。</p>
<p> 就在和志虹即将圆满完成第二次维和任务之际,意外发生了。</p>
<p>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坍塌,正在大楼内开会的和志虹不幸遇难。</p>
<p> 那一次,八名中国维和警察永远离开了我们。</p>
<p> 他们的名字是: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09/25/707a5342780193af3050d759.jpg" /></p>
<p> 2020年1月17日,海地大地震10周年之际,联合国举行仪式缅怀包括联合国殉职人员在内的数十万遇难者。</p>
<p> 自1990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至今,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多人次。</p>
<p> 他们用行动、用生命,承载着和平的使命。</p>
<p>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