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rong> 云南迪庆州,让更多贫困户从旅游业中获益——</strong></p><p> <strong>吃上旅游饭 风景变“钱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行走“三区三州”探脱贫)</strong></p><p> 核心阅读</p><p> 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自然禀赋差,一产、二产发展受限,但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当地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经济发展、农户增收。未来,还需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引导因地制宜,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p><p> 高寒、干旱、山高谷深,自然条件差,交通相对不便……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受制于先天不利条件,除发展个别资源型产业,很难发展起有竞争力的二产。同时,受高寒、干旱等气候限制,发展一产也相对困难。不过,风光独特赋予了这些地区更具优势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p><p>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怎么跟上旅游的脚步?”近日,记者带着疑问多次前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翻雪山、过草地,行走多个城镇、乡村,看到了当地的不少探索。</p><p> 持续增收,旅游业成为希望所在</p><p> 时至9月,香格里拉的天气已转凉。海拔稍低的地方还开着格桑花,高海拔地区已不时飘起雪花。</p><p> 种着10多亩土地,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尼细小组贫困户拉茸在当地算是“种植大户”。“玉米、蔓菁、油菜、青稞都种了些,却没什么收入。玉米、蔓菁作为牲畜饲料,销售牲畜才会有一部分收入,油菜、青稞基本是自用。”拉茸说。</p><p> 记者发现,因为气候限制,找到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作物并不容易。“除了个别作物,外来企业在本地发展规模化经济作物种植的可能性不大。”东航云南公司派驻迪庆州工作队员、迪庆州扶贫办副主任贾洪说。</p><p> “迪庆州2/3的土地在生态红线里,大规模发展二产也不可能。”迪庆州扶贫办主任施春德指着墙上的地图,跟记者谈起了产业发展,“海拔高,积温相对较低,一产发展受限;人口少,交通相对不便,二产发展也很难;想持续增收,希望还是寄托在以旅游业为主的三产。”</p><p> 一组数据能够体现旅游业对于迪庆州的意义:迪庆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2.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0.7%,其中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3万人。全州民宿及精品酒店、半山酒店150多家,27个旅游特色村,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景区、虎跳峡景区等反哺资金累计超过3亿元。</p><p> “未来通往香格里拉的高速公路、高铁也将建成通车,迪庆旅游前景看好。”施春德说。</p><p> 量力而行,多元化发展获益良多</p><p> 尽管旅游如此重要,可不管是香格里拉周边,还是更偏远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记者发现,客栈、农家乐的老板中,很少有贫困户。</p><p> 为何旅游业中很少有贫困户当老板?记者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能力不足,很多贫困户家里的卫生条件无法满足旅游接待要求;二是资金紧张,办农家乐、客栈动辄要投资几十万元,贫困户难以负担。</p><p> 虽然当老板的很少,但贫困户从旅游业中依然获益良多。</p><p> 一是务工收入增加,建设民宿客栈、提供餐饮服务等都需要用工。由于民宿工程建设增加,塔城镇附近的工价一直在上涨,从前几年的每天100元涨到如今的130元。塔城镇启别村的贫困户陈五生表示,目前就地务工机会增多,自家收入主要来自打零工。</p><p> 二是农产品价格更高。启别村民宿老板和建忠告诉记者,随着民宿的发展,核桃油等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如今有20多户农户来自家民宿打工或提供豆腐等产品,其中不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p><p> “贫困户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服务业,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启别村党总支书记和庆刚说,以往生态产品少为人知,卖不上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消费能力的客户看过产品、尝过产品,让优质优价成为可能。</p><p> 维西县委书记格桑纳杰表示,县里并不鼓励普通农户盲目投资民宿、农家乐。“好风景想卖上好价钱,要营造健康、舒适的良好体验,还得靠品牌和口碑。如果大量上马低端民宿,很可能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游客旅游体验,长期则会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受伤害的还是本地群众。”</p><p> 挖掘资源,科学引导提升多方面能力</p><p> 对于迪庆州来说,更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当地群众最大的期盼。“让东部地区游客能更方便地到这里旅游,对脱贫增收有直接推动作用。”施春德说。</p><p> 挖掘旅游资源同样关键。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乡村旅游做得好的村落并不多。启别村在迪庆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标杆意义——周围缺少知名景点,乡村旅游如何发展?</p><p> “启别村的红火,跟高端民宿进入较早有一定关系。”和建忠认为,采蘑菇、磨豆腐等日常生活内容,要成为旅游产品,离不开当地群众观念的转变。在高端民宿的带动下,群众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希望和路径。</p><p> “普通农户参与旅游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关键是要逐步提升多方面能力。”和庆刚说,通过教育扶贫,年轻一代的能力明显提升,为未来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p><p> 塔城镇党委书记傅春城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进行通盘考虑。以往启别村农户种植水稻居多,近年来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引导种植油菜花,经济效益没降,还增添了景观效益;发展稻田养鱼,又增加了稻田摸鱼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p><p> “发展乡村旅游应结合各地条件进行重点打造。对一些发展条件相对较好、意愿较强的地方,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一定要管控好乡村规划建设,防止出现建设性破坏。”格桑纳杰说。</p> <p> 本报记者 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