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战“疫”当前</p>
<p> 有这样一群人</p>
<p> 他们</p>
<p> 无私奉献,汇爱成海</p>
<p> 不惧病魔,携手向前</p>
<p> 3月5日</p>
<p> 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p>
<p> 我们探寻雷锋精神</p>
<p> 于是</p>
<p> 遇见了他们</p>
<p> 飞驰在武汉的蓝色小车</p>
<p> 2月29日零时十分,一辆蓝色小车开着双闪,飞驰在湿漉空荡的武汉北二环上。车主是王震,几分钟前他接到一名孕妇打来的求助电话,便紧急前往30公里外接一位羊水破裂的孕妇去武汉市妇幼保健院。</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3012578782.jpg" /></p>
<p> 这样的故事从1月23日开始,就不断重复上演。“程序猿”王震、营养师王紫懿、驾校教练杨学彬,还有创业老板朱伟和李文建,自发组成的“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自愿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p>
<p> 这五位“新生命的摆渡人”全天待命,在他们的帮助下有23位武汉留守孕妇顺利到医院生产,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他们说,他们是最幸福的人,送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1866180939.jpg" /></p>
<p> “雷锋的士”免费接送医务人员家属</p>
<p> 一辆贴着“雷锋的士”的出租车稳稳停在大渡口区古渡社区古渡春色小区门口。不一会儿,社区志愿者扶出一位老人,“雷锋的士”队员王斌赶紧打开车门,把老人扶上座位。</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278448773.jpg" /></p>
<p> “王师傅,麻烦你了,这种时候还来操心我的事。”“谢啥子哦!相比你女儿去湖北一线救人,我做的这些根本微不足道。”原来,老人是支援湖北的一线医护人员刘玥的父亲刘晓荣。</p>
<p>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重庆市“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多项志愿突击行动,为抗击疫情做好出行保障。免费接送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和家属……400余辆“雷锋的士”一直在行动。</p>
<p> “编外雷锋团”的抗疫故事</p>
<p> 自疫情发生以来,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持续为“逆行者”提供暖心服务。为抗疫一线人员送去口罩、84消毒液、牛奶;到疾控中心、交警大队等地方,为“逆行者”们理发……</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418711276.jpg" /></p>
<p> “时代楷模”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从1997年4月成立至今,已发展壮大成为有32个营、15个直属连排、将近20000名成员的全国最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疫情发生以来,分布于各行业的雷锋团的每一名成员都是一名战士,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p>
<p>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说。</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1504554390.jpg" /></p>
<p> 58岁民警确诊住进方舱,主动帮保洁分担工作</p>
<p> 58岁的老方,是武昌交通大队二中队的民警。连日的劳累加上接触人员太多,让老方感染上新冠肺炎。</p>
<p> <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127348381.jpg" /></p>
<p> 确诊属于轻症患者后,2月11日,老方住进了武昌方舱医院。病区面积大、患者多,近30人的保洁团队依然吃紧,“闲不住”的老方和病友就主动提出帮保洁工人分担工作。</p>
<p> 老方还帮着医护人员送餐,每次都先把别人的配齐、送到,再回去吃。吃完饭,他又帮着收垃圾,分好类再扔。</p>
<p> “老方话不多,但他人可好了。”病友的夸赞让老方有点不好意思。“我是党员,应该带头服务群众。再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举手之劳不算什么。”老方说。</p>
<p> “都是一线工作者,我知道他们的不容易。同甘共苦,互相鼓励!”此后的每一天,在方舱东区,都能看到穿着白大褂的老方和病友一起清理垃圾。</p>
<p> <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3286008249.jpg" /></p>
<p> “雷锋老人”办战“疫”云展览</p>
<p> 曹荣安,82岁的“雷锋老人”,金华雷锋文化纪念馆馆长。一个多月来,他忙忙碌碌只为一件事:在网上办一次“战‘疫’云展览”。志愿者用单反相机仔细拍下每一张宣传贴片,并记录下曹荣安制作贴片过程的点点滴滴,将这些素材制作成美篇、微信推文以及短视频。</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4084072060.jpg" /></p>
<p> 今年是金华雷锋文化纪念馆建馆十周年,他打算在“战‘疫’云展览”结束之后,将100件战“疫”主题邮品寄给100位市民,作为建馆十周年纪念品。“我想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铭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记住那一个个冲锋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的最美身影。”</p>
<p> “这些贴片里都是不会说话的历史,我就是它们的代言人。做弘扬正能量的宣传,就好比我学雷锋,是一辈子的事,不但自己要做,还要传给后人。”曹荣安说。</p>
<p><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r/2020/0305/1563116836.jpg" /></p>
<p> 战“疫”曙光初现</p>
<p> 但越是吃劲时越不可懈怠</p>
<p> 甘做一盏蜡烛</p>
<p> 为人民,为时代</p>
<p> 默默奉献光和热</p>
<p> 是我们对雷锋同志最好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