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十三五”成就巡礼丨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生态文明高地-张国荣背影

   日期:2020-10-06 11:05:30     作者:wangxiao    浏览:10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
<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十三五”以来,沿着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的交通动脉,沿线人民正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努力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3f791c558bc55441ae10aafa.jpg" /></p> <p>  这个“十一”假期,不少游客选择登上火车,向着青藏高原出发。据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客运部门统计,从10月1日至10月4日,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共运送进藏旅客14996人。</p> <p>  <strong>总台央视记者 薛晨:</strong>来自全国各地的列车从西宁换成供氧车厢后,就正式踏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c8f2e3bbb578b1ea442605eb.jpg" /></p> <p>  从西宁一驶出,很多游客就都纷纷举起手机,无论是“能在大西北看海”的青海湖、还是长江源头沱沱河,都让大家舍不得休息片刻。</p> <p>  <strong>青藏线列车旅客:</strong>看到什么景色就去打卡吧,因为对我们来说西藏哪里都是新奇的。</p> <p>  <strong>青藏线列车旅客:</strong>我们觉得真是能把心放这,太美了。</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f6aa4b4513515edaacfa6195.jpg" /></p> <p>  这份“美”凝聚着沿线干部群众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持久努力。当年,为了响应国家保护三江源政策,128户藏族牧民从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长江源头沱沱河地区搬迁下来,告别了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搬迁到格尔木市唐古拉镇长江源村。</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ba8e926864a15210d542ee0a.jpg" /></p> <p>  <strong>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民 更尕南杰:</strong>搬下来的时候,我转身看了三次,舍不得,但我们作为一个长江源头的牧民,我们也给国家作一点贡献。</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2d8369b134245df2b8d0f080.jpg" /></p> <p>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这几年,长江源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每户还都有一名草原管护员,每月去巡护已经禁牧十多年的高寒草原。</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6b93f94bf3e1a303e16b1410.jpg" /></p> <p>  <strong>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民、草原管护员 闹布桑周:</strong>总书记说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这几年的变化,确实给我们幸福感,通过努力,草长得比原先好多了,然后周边的野生动物比较充足,就说明我们的管护到位了,很自豪。</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7d2d165b615c726c9ee3349e.jpg" /></p> <p>  目前,青海省内已有各类生态管护员超过14万名,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持续巩固,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ac2125249b49e7903d67ca38.jpg" /></p> <p>  跨过可可西里、穿越长江源头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火车一路向南进入西藏,首先到达的就是辽阔的藏北草原。</p> <p>  <strong>青藏线列车旅客:</strong>我看一看,到底是能看到藏羚羊,还是那个什么牦牛,能看到稀罕的东西,照下来带回去。</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3c162457b2650d7091a1fbb5.jpg" /></p> <p>  措那湖是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今年58岁的安多县牧民桑木才已在这里义务守湖33年,从最开始的自发守护,到如今被任命为村级的河湖长,有了自己的志愿者队伍。桑木才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p> <p>  <strong>西藏那曲安多县扎仁镇措那湖村级片区河湖长志愿守岛员 桑木才:</strong>我有信心和我们的队员一起,像保护眼睛一样把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773ecac4431c344205289d90.jpg" /></p> <p>  作为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那曲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靠天吃草的牦牛、藏羊又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产业。如何在保护草场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那曲市尝试用集约化养殖取代传统散养,做到草畜平衡。今年51岁的牧民普次仁,曾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他把自家的两百多亩草场入股合作社,而今牦牛肉奶制品等搭着青藏铁路源源不断地发出,全家收入是原来的10倍。</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decc6d08adb58a61a89cb637.jpg" /></p> <p>  <strong>西藏那曲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石循凯:</strong>我们叫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计算我们草场的生产力和载畜量,来确定我们的牦牛或者我们藏羊的畜量,通过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合作社,加牧户的这么一个发展模式,实现了群众增收,2019年全市农牧民可支配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2.5%。</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21c7d26894619fa526a3064c.jpg" /></p> <p>  越过冰山、穿过草原,火车到达千年古城拉萨。从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再到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拉鲁湿地,大面积的植被绿化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的是绿色围城的拉萨。</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b1d81f112ab454d07e636c46.jpg" /></p> <p>  <strong>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strong>拉鲁湿地有着“拉萨之肺”“天然氧吧”的美誉,对维持拉萨市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今年4月以来,拉鲁湿地在保护核心区的前提下,向市民开放了周边的巡护步道,长度近7公里。</p> <p>  5年来,拉萨市通过水系修复、绿色围城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山体人工造林零的突破。全市绿化面积增加了252.7平方公里。</p> <p align="center"><img src="/public/uploads/article/2020/10/06/19ff34c4d8ee7cdf4ff36605.jpg" /></p> <p>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首位。西藏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到95%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杨阳 铮铮 高磊 马力 虹旭 薛晨 代卫 子豪 昱皓 晨源 代钦 丹枫 凯俊)</p><!--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