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中方  助攻  习近平,发扬,  作者, 

百岁老兵的初心本色-李赟

   日期:2020-03-05 20:22:50     作者:wangxiao    浏览:15    
核心提示:新华社南昌3月4日电题:百岁老兵的初心本色新华社记者林浩“大家都能捐,为什么我不能捐?”这是一句来自百岁老人的提问。不久前,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因爱心捐款发生的一段小插曲让工作人
<p>  新华社南昌3月4日电 <strong>题:百岁老兵的初心本色</strong></p><p>  新华社记者林浩</p><p>  “大家都能捐,为什么我不能捐?”这是一句来自百岁老人的提问。不久前,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镇因爱心捐款发生的一段小插曲让工作人员们印象深刻。</p><p>  这位提问的百岁老人名叫陈训杨,是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村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踊跃奉献爱心、捐款捐物。陈训杨也密切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变化,“作为一名老党员和退伍军人,我年纪大了,只能通过捐款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陈训杨二话不说,将2000元钱交至村委会工作人员手中。值班工作人员对陈训杨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在向陈训杨表示感谢后,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他的捐款。<!--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他们不仅不肯收我的捐款,还问我家里缺什么物资,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够不够。”陈训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有些感动。感动之余,陈训杨又有些着急,才说出那一句让工作人员们印象深刻的提问。</p><p>  “家里什么都有,这么多年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心爱护,我生活得很幸福,请一定要接受我的捐款,这样我才会心安。”在老人再三坚持下,工作人员只能接下这份沉甸甸的爱心。</p><p>  1920年出生的陈训杨衣着朴素,左眼因眼球摘除留下的疤痕有些与众不同,多年来,这位“与众不同”的老人深藏功与名,在家乡默默耕耘数十年,但赫赫战功早已随岁月一起被印刻进陈训杨布满皱纹的面庞。</p><p>  两次一等功、一次三等功,渡江战役“水上英雄”……陈训杨家中,一个个军功章被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上面虽已铁锈斑斑不如昔日那般夺目,但军功章背后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依旧让人肃然起敬。</p><p>  陈训杨于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他成为“突击队”成员之一,率先渡江抢占渡口,为大军开路。战役中,陈训杨冒着枪林弹雨,在最宽处达10余公里的江面上来回接送战友,战火猛烈,小木船被炸成碎木板,陈训杨只好浮着木板漂上岸,300人的“突击队”仅50余人成功上岸,再到最终完成突击任务,幸存者仅有13人,陈训杨侥幸生还。在这场战役中,陈训杨勇猛果敢,荣获一等功,被授予“水上英雄”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p><p>  没过多久,陈训杨又投身到西南战役中,他肩扛重达30多斤的轻机枪,曾在一天之内负重走了90公里,被授予“行军模范”称号。在随部队南征北战的岁月里,陈训杨参加了十余场战役,屡立战功,由于长期负重,他的右肩肩胛骨早已严重变形。</p><p>  老人身上的一处处伤痕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这些伤痕成为记录那段岁月的“军功章”。</p><p>  带着这些“军功章”,陈训杨在1955年复员,回到家乡从事水利建设工作。仅有的300元复员补贴让陈训杨在家乡开始了新的“征途”。他买回两头水牛,并将剩下的钱分发给生活困难的亲戚邻里。</p><p>  “立功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搞好家乡建设,另立新功!”陈训杨始终未忘部队首长对他的嘱咐,在日后的岁月里,每当组织需要时,陈训杨始终冲在前线。</p><p>  1958年,陈训杨受命参与高安上游水库建设,任施工团第三连指导员。在修筑大坝期间,他抢着干累活脏活,始终坚守在当地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多次受到表彰。但因忙于工作,陈训杨对家人多了一份亏欠,子女出生时陈训杨都未能陪在妻子身旁。</p><p>  植树造林、果园开发、河流清淤……陈训杨总是事事冲在前线,时至今日仍想为祖国做点事情。他用百年的岁月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使命。</p><p>  “陈老德高望重,他心里总想着能再为大家做些什么。”洲上村村支书曾细祥动容地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