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中国文学家首次发现类新星光变存在准周期振荡-公办幼儿园

   日期:2020-10-12 01:45:45     作者:wangxiao    浏览:8    
核心提示:我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类新星光变存在准周期振荡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昆明10月11日电(记者赵汉斌通讯员陈艳)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类新星的光变
<p>  我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类新星光变存在准周期振荡</p><p>  最新发现与创新</p><p>  科技日报昆明10月11日电 (记者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类新星的光变存在准周期振荡,同时证实在此类系统中存在强的盘风,相关结果对研究双星物质吸积和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p><p>  类新星是一类长周期、高吸积率的激变双星,白矮星主星从充满洛希瓣的晚型红矮星次星吸积物质在自己的周围形成高温的吸积盘。这类激变双星具有与新星类似的物理特征但却没有观测到新星爆发,是研究新星爆发、吸积物理过程和探讨激变双星演化等的天然实验室。六分仪座SW是类新星的一个原型星,这颗类新星有较深的掩食,轨道倾角约78度,轨道周期为3.24小时,刚好处于轨道周期空缺(2—3小时)的上边缘。<!--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近期,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方小慧和研究员钱声帮等人用国内中小口径望远镜对六分仪座SW进行监测,并结合历史资料,发现其亮度在大概9.7年的持续增亮之后快速下降,下降时标不到1年,光变振幅大约为0.6个星等。这种约10年的光度准周期性振荡是首次在类新星中被发现。</p><p>  他们通过对获得的掩食极小时刻分析发现其轨道周期可能存在周期变化,该现象揭示了六分仪座SW存在褐矮星第三天体。同时最新数据表明近5年其轨道周期正急剧下降,这是理论模型所预测的磁滞效应所不能解释的。最可能的物理机制是盘风被强辐射吹离盘表面,使系统损失额外角动量,导致轨道周期急剧收缩。</p><p>  支持这个解释的另一观测证据是,系统光度正好在这5年达到了最大并整体处于停滞状态,并伴随有明显的小振幅的振荡,符合盘风模型的预期。光度的准周期性振荡、强的吸积盘星风以及褐矮星第三天体的存在等使得六分仪座SW成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激变双星系统。此项研究结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