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青田  中国地震台网  质检  湖北黄冈  助攻  中方  作者,  习近平,发扬, 

“完美的单光子源”为量子精密测量奠定基础-小学一训三风

   日期:2020-10-19 02:45:17     作者:wangxiao    浏览:12    
核心提示:“完美的单光子源”为量子精密测量奠定基础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
<p>  “完美的单光子源”为量子精密测量奠定基础</p><p>  最新发现与创新</p><p>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网站以“面向完美的单光子源”为题专门对该工作进行了亮点报道。</p><p>  单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器件,也是量子精密测量的重要资源。量子精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减少由于探测有限粒子而引起的统计涨落——散粒噪声。压缩态是压制散粒噪声的另一量子资源。量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实验物理学家可以在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限制下,调节一对共轭量(如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的相对大小,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不确定性压低。其中,有一类压缩态被称为强度压缩,可以把光子数抖动降低到散粒噪声以下。<!--画中画广告start--> <!--画中画广告end--></p><p>  1979年,由国外学者从理论上预言,单个二能级系统的共振荧光中可观察到强度压缩。随后的理论分析指出,直接探测多光子源的强度压缩需要很高的荧光系统效率。但由于共振荧光的产生、提取和收集等过程中带来的光子数损失,直接观测强度压缩一直以来是个巨大的挑战。</p><p>  科研人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小组发展了高品质单光子源,通过对共振荧光的直接测量,证明了0.59dB的强度压缩,在第一物镜处的压缩量达到3.29dB。这是自2000年实现量子点单光子源后,科学家通过20年的努力首次在该体系直接观测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无条件超越经典极限的精密测量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在极低光功率下定义发光强度坎德拉这一基本国际单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推荐图文
推荐国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